“养胃”食品不属于保健食品
市场上的养胃食品,并不属于保健食品,并未取得相关保健食品的认证。企业靠打擦边球很难保持基业长青。夏
市场上的“养胃”食品,并不属于保健食品,并未取得相关保健食品的认证。“企业靠打‘擦边球’很难保持基业长青。”夏忠群表示,单纯或主要依靠这一策略,随着市场的推广,消费者发现其效果不如预期后形成的不良口碑,反而有可能损害之前的品牌形象。
根据《食品安全法》有关条例,普通食品不能宣称具有保健功能及疾病预防功能。即便是特殊膳食用食品,虽然其产品配方设计有明确的针对性,但其目的是为目标人群提供营养支持,不具有预防疾病、治疗等功能,食品标签不应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
范志红直接对“养胃”的概念提出质疑:“在我国保健食品的27个功能中,并没有‘养胃’的说法。‘养胃’既不属于保健概念,也不属于医疗概念,更不是营养概念,它究竟是什么概念?要养到什么程度才能算养胃?”范志红认为,目前“养胃说”的具体含义、标准和评价标准都不明晰,食品能“养胃”更多的是给消费者一份心理安慰。
中国食品商务研究院研究员朱丹蓬则表示,企业为寻求新的盈利增长点,推出了众多功能性食品。这些功能性产品强调食品的某些功效,模糊了“食字号”和“健字号”之间的界线,明显在打政策的“擦边球”。朱丹蓬认为,立法滞后性使得相关法律法规跟不上食品产业的发展速度,一方面是法律法规的缺失,一方面是消费者的信息不对等,没有了约束,企业在逐利性的驱动下屡屡打出“擦边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