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葡萄酒产业显现商业化大趋势
英国葡萄酒市场正在走向集中。人们越来越注重葡萄的品种和酒的购买是否方便,而不重视葡萄的年份和种植园,这使得英国的葡萄酒行业掺杂了较多的商业因素,而不是消费者主导市场,这导致了葡萄酒质量平平。
英国葡萄酒市场存在两类葡萄酒——商品化的葡萄酒和奢侈品化的葡萄酒。
商品化的葡萄酒价格不十分昂贵,消费者不挑剔葡萄酒的口味和葡萄来源。这类葡萄酒销量增长很快,现在已经涌现了一大批商业化葡萄酒品牌。
这类葡萄酒是由买进的葡萄酿制的,而不采取酒庄式经营模式,葡萄并非来自某个特定产区。商业化葡萄酒的最大特征是数量大,能持续供货,生产成本低。这类葡萄酒在英国市场上逐渐获得统治地位。
消费者总是很容易受商家广告宣传的影响。商业化品牌酒铺天盖地的广告促进了它的繁荣。 现代消费者的要求已趋于简单,价格是决定购买与否的首要因素。
名人效应是促进品牌葡萄酒增长的另一法宝。海外市场已经见证了名人支持的效应,阿根廷的马拉多纳葡萄酒就是一个例子。名人效应能大大提高葡萄酒的销售量。
转变
在外卖酒的批发上,从优质酒到商业化品牌酒的转变很明显。超市的进货已经体现出了这种变化,现在超市货架上各种价位的品牌酒应有尽有。
过去,超市里摆放的葡萄酒多是酒庄的名产酒,然而,对商业品牌酒的需求日益增长,超市的货架上这类产品也越来越多,日益威胁着优质酒和酒庄酒的生存。这是因为超市是为利润而存在,而不是为了给人们提供多样化的选择。酒庄酒采用限量销售的方式,这使得商业品牌酒的销售畅行无阻。
后来,专卖店变成了优质酒的领地,这对专卖店本身并没有好处,因为人们从哪里买酒主要是基于方便的考虑,人们常会在每周购物的时候或赴约途中购买葡萄酒。一些小的专卖零售商已经被挤出了市场,这使得葡萄酒行业更加集中。
幸存的专卖店
尽管人们很少去专卖店,但人们总在寻找更富有特色的酒,大专卖店抓住了这个机会赢得了生存空间。然而专卖店还需要用更多的方式来扩大消费者的范围,因为超市正在积极地采取行动来巩固货源,节省成本。英国的J Sainsbury超市创立了全球葡萄酒配送网络从而站在了改革的前端。2002年末,J Sainsbury超市在南非开普敦建立了一个专门负责从南非运输葡萄酒的中心,这一举动保证了供货能力,减少了运输时间,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现在的营销策略都是围绕着争取销售额来设计,在这种大环境下小家族式企业难以获得生存,大公司快速的资本化,使得这个行业资本更加集中。星座公司的收购就是一个例子,它于2001年收购了Ravenswood酒庄,近期又收购了美国首屈一指的蒙达维酒庄。
媒体多把目光投向超市出售的商业化品牌酒,因为观众对容易买到的产品更感兴趣,这也反映了消费从酒庄酒向商业化酒的变迁。消费者总喜欢买专栏作家推荐的酒,专栏作家对品牌酒的关注,使人们更坚定地相信品牌酒才是真正的好酒。
清一色商业酒背后的假相
超市里销售的是清一色的商业酒,但试图给人们造成一种假相——他们销售的酒范围很广,无所不包。货架上陈列了大量的流水线下来的产品,以此来迷惑消费者,使他们注意不到优质酒和酒庄酒的缺失。
究竟是商业化品牌酒影响了消费者的口味,还是消费者的选择导致了葡萄酒行业的商业化呢?
商业品牌酒良好的声誉也是他们的优势。这些酒的质量有了很大提高,与优质酒的差距日渐缩小。商业品牌数量日益增多,生产商不得不努力提高产品的质量来赢得消费者,澳洲的Hardys, Jacobs Creek 和Lindemans由于质量稳定、品牌响亮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目前澳洲酒的销售额占了英国市场的24%。
新世界酒的引进
外国品牌酒和新世界酒的出现(来自澳洲、新西兰和南非的酒)大大提高了销售量。新世界酒的引进使产品更加多样化,吸引了潜在的消费者,是商业酒成功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葡萄酒工业的全球化和趋同化是不可避免的趋势。这个工业可能会失去多样性,生产出完全一样的产品。虽然葡萄酒爱好者会根据种植园和年份的知识选择葡萄酒,一般的消费者还是主要依靠葡萄品种和包装来选择。具有长久历史、良好品质的多样化的酒很可能在与标准化产品的竞争中处于劣势。
多种原因引发了葡萄酒行业的巨变,最重要的原因还是消费者对商业酒的青睐和消费习惯的改变,毕竟先要消费者认同这种方式,生产商和零售商才会采取这种方式。
有趣的是,英国葡萄酒消费的增长是以啤酒为代价的。葡萄酒由于价格适中,种类繁多越来越受人们的青睐。
英国葡萄酒零售市场已经发生了变化,还会向着产品越来越统一的方向继续改变 ,优质酒将逐渐减少,小零售商会逐渐合并,葡萄酒行业认识到大批量生产的商业酒比酒庄酒和优质酒更加有利可图。消费者对商业品牌酒的青睐,只能加速英国葡萄酒的商业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