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酒世界网

苏酒三大巨头重安内缓攘外

2007-11-20 09:45 白酒
 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苏酒开始走下坡路,2001年苏酒已下滑到谷底,出现了从未有过的全行业亏损。眼看着家门口的市场不断遭受川酒、徽酒等的冲击,苏酒企业打响了“振兴苏酒”的保卫战,从2002年下半年开始触底反弹。江苏洋河、双沟两大中国名酒企业和今世缘酒业三个骨干

  企业推出了“洋河蓝色经典”、“双沟珍宝坊”、“苏酒”、“国缘”等新一代的中高端苏酒品牌,让苏酒焕发出无限生机。经过低迷期、反弹期的苏酒,正在步入快速发展时期。

  历史

  市场触底反弹企业发力高端

  说起苏酒,业内人士都知道它曾在中国白酒发展史上有过相当辉煌的一页。在建国后举办的五届全国评酒会评选出的十七大国家名酒中,江苏占据了两席,“双沟”和“洋河”作为国家名酒被记入中国白酒发展史中。

  有统计数据显示,江苏有大小酒厂1200多家,但是80%多以小厂为主,整体实力薄弱。在竞争并不鲜明的计划经济时代,苏酒并不愁卖,而多数企业也安于现状。但随着川酒、徽酒的大举入侵,苏酒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同时其“低档酒”的短板开始显现。

  在此背景之下,以洋河、双沟、今世缘为代表的江苏白酒企业开始转变思路,以品牌开拓市场,并将产品线逐渐延伸到高端领域。

  2003年8月,洋河集团推出全新的中高端品牌——“洋河蓝色经典”,该品牌2004年仅有6000多万元的销售额,2007年销量竟已仅次于茅台、五粮液、剑南春。正是洋河蓝色经典品牌的快速成功,提升了洋河在消费者心中的时尚感、高档感,改变了洋河在江苏人心中“低档”、“老土”的形象。洋河集团近两年内在全国百强企业中的排序,从2003年的第17位拉至2004和2005年的第13位。

  而双沟集团在“振兴苏酒”的口号下,大手笔对品牌进行升级,推出高档白酒品牌“苏酒”,借机打造自己在行业中的领袖地位。同时,该集团斥1500万元巨资,倾力赞助2005年10月份在南京召开的“十运会”,以提升其产品在当地的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

  国内著名白酒营销专家、北京智生堂营销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清山认为,苏酒长期以来均在本土运作,为了避免品牌形象老化并开拓新的市场,需要以高端品牌提升品牌形象来带动市场。

  现状

  销售固守本土缓慢向外拓展

  经过几年时间的调整,苏酒已经恢复了元气,但值得注意的是,快速发展中的苏酒在省外市场的拓展步伐却显得比较缓慢。虽然洋河、双沟、今世缘这三大苏酒领军品牌均在全国市场有所动作,但是江苏本土市场的销量仍然占据绝对的优势。

  是什么阻碍了苏酒向外走?杨清山认为,苏酒在本省仍有非常可观的成长空间,而且近年来不少外省品牌也将江苏作为重点市场来开发,对于家门口市场,苏酒企业肯定不愿意舍近而求远。同时,因为受某些市场遭遇销售不理想或者销售增长速度不佳等的影响,苏酒这几年总体来说还处于固守本土市场的阶段。

  虽然苏酒开拓全国市场的进程并不大,但无可否认的是,洋河集团、双沟、今世缘这些龙头企业近年来都在开拓省外市场上进行着积极的尝试。

  发展

  企业联推“淡雅浓香”是出路

  正如杨清山所言:苏酒已经步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快速发展中的苏酒肯定不满足于偏安江苏一隅,走出省外对于苏酒来说也必定是一条康庄大道。但是,相对于川酒、贵酒红遍全国的优势而言,苏酒还没有形成一个板块来开拓全国市场,全国拓展步伐仍十分缓慢。对此,杨清山认为,苏酒要拓展全国市场,企业需要有做全国市场的信心,并且需要以自身特色和个性对外。

  在苏酒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淡雅浓香型这个独特的白酒流派风格对苏酒的发展可谓功不可没。国内著名白酒专家沈怡方是如此总结苏酒独特香型的形成过程的:浓香型白酒在江苏还不到50年历史,过去以清香为主;在发展浓香型白酒的过程中,苏酒首先是学习四川,因地制宜做了一些改进,经过几十年摸索,最终成就了苏酒“甜绵软净香”五味谐和、以味为主的淡雅浓香型酒的特征。

  杨清山认为,目前在中国白酒市场,已经形成自己风格的有贵酒的酱香型、川酒的浓香型和山西汾酒的清香型。而苏酒的淡雅浓香型风格也在逐渐成型,这是一个非常大的优势。

  在淡雅浓香型白酒领域,苏酒品牌已取得了巨大的竞争优势。如“洋河蓝色经典”、“双沟珍宝坊”、“苏酒”、“今世缘”、“国缘”这些品牌吸收了江苏原有国家名酒的传统,突出淡雅浓香型白酒的产品特色。“洋河蓝色经典”强势推广的“中国绵柔型白酒领袖品牌”的诉求,也已取得了很好的心理占位。“双沟”通过融合“清香”、“药香”的工艺特征,进一步丰富了淡雅浓香的内涵,并开自由勾兑之先河。

  但杨清山认为,目前苏酒并没有形成一个整体推广淡雅香型的概念,“淡雅香型”并没有在市场上形成共振效应。如果企业能联合在一起着力打造“苏酒即淡雅”这个概念,相信苏酒外拓的底气会更足。
来源:信息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