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味精屡陷环保门面临关门停产危险
作为河南知名企业的莲花味精,屡次因环保问题面临关门停产危险。
尽管莲花味精先后多次进行废水治理,但却始终没能彻底脱离环保“黑名单”。
在荣誉的光环下,莲花味精对企业的诸多问题及漏洞疏于防范,致使“污染”成为悬在莲花味精头上的一把利剑。
日前,正欲携手江西正邦集团打造“中国农业航母”的莲花味精再次陷入“环保门”。
7月3日,国家环保总局宣布,对长江、黄河、淮河、海河四大流域的6市2县5个工业园区实行“流域限批”。周口市“榜上有名”。
对于此次“流域限批”,周口市表示将全力以赴整治污染,争取在此次“流域限批”的名单中第一个得到解限。为此,周口市强制治理了一批颇有影响力的企业,其中包括莲花味精、辅仁药业、邦杰集团等。
这些企业是周口、河南乃至全国的知名企业,更是当地的纳税大户、财政支柱。而在此次“黑名单”中的莲花味精,一度曾因环保问题面临关门停产危险。
“排污大户”
上世纪90年代,莲花味精在迅速发展的同时,就遇到了污水治理的重大挑战。由于当初建厂选址时疏于规划,莲花味精的主要生产线均处于项城人口稠密的市区,此后多年里,项城无论晴天阴天,天空阴霾难散。作为国家重点关注的淮河流域的大型企业,莲花味精与“污染”这一课题也结下了“不解之缘”。
1994年,河南莲花味精因污染严重而被媒体曝光。1995年9月,“排污大户”莲花味精再次被列入重点污染企业的“黑名单”。1997年,莲花公司终于摘掉了“污染大户”的帽子。可随后两年,当地群众对莲花味精偷排污水的举报一直没有断过。2003年,国家环保总局环境监察办对莲花集团做了8天暗访后,下发了《关于河南省莲花味精集团有限公司故意偷排废水查处情况的通报》,莲花味精因偷排污被罚款1200多万元。但巨额罚款似乎并没能堵住企业偷排的污水口。2004年6月6日,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栏目又对莲花味精仍然偷排不断的情况进行了报道。
在经过最初的逃避之后,莲花味精终于认识到自己给当地及淮河下游带来的灾难,表示愿意成为治理味精废水的“试验田”。
艰难治污路
在本次周口市集中整治违法排污企业工作会上,周口市副市长刘保仓表示,将依法对莲花味精厂等违法排污企业实施关停督办或相关的治理。
莲花味精也表明了企业担责的态度。莲花味精副总经理高力栋表示,莲花味精将在9月底完成全面整改,争取成为治理污染的先锋。
其实,早在1997年,莲花味精就投入治污资金1.5亿元,聘请了大批专家进行污水治理,莲花味精还经常装上一桶桶废水,千里迢迢送往成都、南宁等地,供专家们分析研究。
1997年12月5日,国家环保局宣布,莲花味精工业废水实现达标排放。在淮河流域19家重点治理企业中,莲花味精率先甩掉了“污染大户”的帽子。
但在2003年,莲花味精又因治污不力,被罚款1000万元,并追究了一系列责任。之后,莲花味精又花巨资全面解决工艺、技术难题,于当年9月达到零排放的目标。
2006年,莲花味精实现了环保由投入型向效益型的转变。并于2007年6月正式启动大气污染治理工程。
公司在经历了艰难的治污过程之后,似乎迎来了一些曙光。然而,再次陷入“环保门”事件,还是给莲花味精的治污之路带来新的挑战。
快速扩张下的企业陋病
一度被很多媒体赞为“循环经济先锋”、“环保大黑马”的莲花味精,最近几年在治污问题所付出的努力有目共睹。可为什么在如此努力的情况下,还是会再度陷入“环保门”呢?
河南财经学院文化传播系广告专业副教授董宣认为,莲花味精、辅仁药业、邦杰集团之所以会进入环保黑名单,主要还是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比如莲花味精,它的经历可以说是这一时期中国企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莲花曾经是一个业绩优异的明星企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在荣誉的光环下却失去了企业发展的方向和原则,对企业快速扩张带来的诸多问题及漏洞也疏于防范。
1998年到2002年,是莲花味精的急速膨胀期。在“创业功臣”李怀清的带领下,莲花味精在短短几年内扩张成为一个横跨多个行业的“超级帝国”,并成为一家上市公司。但传统国企的弊病在这里几乎都能找到,企业发展壮大后没有及时适应环境变化,还养成了“惟我独尊”的意识,并直接导致了其经济效益的下降,也使得公司在治理污染方面的资金投入不够充分,致使“污染”成为悬在莲花味精头上的一把利剑。
同时,针对莲花味精违反环保规定的污水偷排偷放等行为,地方政府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绥靖政策”,使企业在获取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也在失控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终尝到了自酿的苦酒。
董宣认为,对于味精生产这类高污染企业来说,假如不在控制排污上采取断然措施、投入巨资、采用最新环保科技,就会越来越受到国家宏观政策的限制,果真如此,“咸鱼翻身”的机会就很难出现了。
面对环保危机,莲花味精路在何方?对此有决定权的不应只是政府和企业,还应该有一万六千多名“莲花”人和成千上万的股民,以及更多生活在淮河流域的普通老百姓。
来源: 经济视点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