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市场土洋之争升级
而此前一个月,5家罗马尼亚酿酒公司在罗驻华使馆举行葡萄酒品尝推介会,力邀国内葡萄酒行业各方人士出席,其中酒类经销商占了相当比重。
与上述举动形成呼应的,是来自各口岸的有关数据--统计显示,今年一季度,天津口岸自澳大利亚进口葡萄酒669.1万升,而去年同期仅进口0.9万升;自智利进口517.9万升,同比增长69倍。据宁波海关统计,今年前两个月,宁波口岸进口葡萄酒223.9千升,价值86.7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45.8%和1.3倍。而作为我国葡萄酒进口量最大口岸之一的广东口岸,今年前个两月进口洋葡萄酒218万升,价值752万美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大幅增长1.4倍和1.7倍。
“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信号--洋葡萄酒正在加速冲击中国市场。”一位业内人士评价。
“36%”的诱惑“事实上,进口葡萄酒迅猛增长的趋势从去年开始就逐渐明显。”他对记者分析,葡萄酒进口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是进口葡萄酒适用税率逐步降低。而随着成本优势的下降,今后,国产葡萄酒将面对更多的挑战。
从2005年1月1日起,瓶装葡萄酒的进口关税率从43%下调至14%,散装葡萄酒的进口关税率从43%下调至20%。从2006年7月1日起,葡萄酒实施新的《消费税管理办法(试行)》,进口葡萄酒消费税可用进口环节已纳消费税抵减,从而进一步降低成本。
“正是进口成本的大大降低,使得进口葡萄酒在国内市场上的竞争力加强,与此同时,高端市场的利润率往往高达30%-50%,双重因素下,进口葡萄酒的数量大幅增长。”这位人士说。
还有一个业界所有人“心知肚明”的原因--近年来呈直线上升趋势的中国葡萄酒市场需求量。
据介绍,中国是世界上葡萄酒消费增长最快的市场。英国ISWR/DGR研究机构的最新调研数据显示,2010年,全球葡萄酒的消费总量将达2.38825亿hl(百升)。其中,中国葡萄酒的消费量将达558万hl。早有专家预计,从目前到2010年间,中国将是全球最活跃的葡萄酒市场,葡萄酒消费量将增长近36%;同期,全球葡萄酒消费总量的增长幅度仅为9.15%。
“曾有法国报刊用‘令人瞠目结舌’来形容中国葡萄酒市场近年来的需求增长速度。”上述人士表示,10年来,世界葡萄酒传统消费国的消费量基本维持原有水平,唯独中国市场异军突起,葡萄酒销量不断攀升。这让全球葡萄酒厂商趋之若鹜。
据悉,一家西班牙葡萄酒厂商曾公开断言,世界未来的葡萄酒市场将是中国、印度和巴西三国鼎立的市场。尤其中国,越来越富裕,名牌消费意识日益滋长,将出现越来越多的崇尚世界大牌葡萄酒的消费者。
国内也有专家曾预测,到2025年时,中国的中产阶级很可能超过5亿人,届时,被视为时尚和身份象征的葡萄酒将更加畅销。
伴随上述观点的,是世界主要葡萄酒生产厂商相继进驻中国。“一场激烈的‘土洋之争’正在酝酿。”他说。
洋品牌的尴尬虽有诸多利好消息,但大多数洋葡萄酒厂商的信心仍有些不足。
最直接的“打击”来自市场反应--他们的进入并没有改变目前国内葡萄酒市场的格局。
记者了解到,进口到中国市场的葡萄酒主要有原装进口瓶装酒、在中国国内灌装的国外瓶装葡萄酒(国外酒、国外品牌、中国分装)和国内葡萄酒企业进口原酒调配灌装然后加贴自有品牌(国外酒与国内酒调配、中国品牌)。
据知情人士透露,目前,国外进口瓶装葡萄酒占据中国葡萄酒市场约5%的份额,且主要存在于星级酒店、高档会所等高端市场。经销商则主要为国外独资或者合资销售型企业和国内小型贸易商或分销商。再加上国内品牌进口葡萄原酒进行调配后推出的自有品牌酒,进口葡萄酒共占到中国葡萄酒市场大约10%的份额。
“目前国内葡萄酒市场依然是王朝、张裕、长城三分天下,这三家品牌占据60%的市场份额。”一位不愿具名的酒类经销商对记者表示,虽然进入中国的洋品牌众多,但真正能让中国消费者记住的可谓凤毛麟角,相反,王朝、张裕、长城三家国产品牌通过超市等多渠道的扩张,已在国内消费者心目中占据重要的位置。
他指出,造成这种局面的一大原因是,洋葡萄酒的市场宣传、推广力度不够,“洋葡萄酒品牌投巨资打广告的少之又少”,而在本身就处于价格劣势的前提下,“这一欠缺更显致命”。
据行业资深人士分析,这与葡萄酒行业的先天特征密不可分。国外的葡萄酒主要是以庄园为单位,家族式经营的比较多,因此相对而言,规模并不大。为了保证葡萄酒的品质,每年生产的葡萄酒数量是受到严格限制的,这就决定了酒庄不可能花大价钱用于营销推广。
这一现状决定了国内经销商对洋葡萄酒的普遍代理心态--靠固有渠道低调推销,而不愿意冒险投入巨资进行宣传。“因为大部分人会有这样的想法,一旦投了钱搞营销,结果还是不成功,又失去代理权的话,就得不偿失了。”上述那位酒类经销商说。
此外,还有人指出,国外葡萄酒进口增长更大程度上是受益于葡萄酒消费市场扩大,另外,国内葡萄酒厂商进口国外葡萄酒进行贴牌销售也是进口量增长的原因。“因此,进口增长并不意味着市场份额的增长。”
在这位业内人士看来,目前,虽然国内葡萄酒业技术落后于葡萄酒强国,但是由于渠道、品牌和资金等因素,国产葡萄酒已经在中国市场把握先机。据其介绍,渠道方面,大部分的终端都被国产酒以买断方式垄断;品牌方面,洋葡萄酒进入中国市场时间短,且没有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品牌宣传,消费者认知度不高;资金方面,目前进入中国市场的还没有洋酒巨头,其他小酒商的资金实力不足以与国内的大型国企抗衡。
洋葡萄酒还必须面对的一个事实是,由于中国是新兴葡萄酒消费国家,消费者对葡萄酒质量的鉴别水平普遍不高,因此,葡萄酒品牌认知度和渠道决定市场销售状况。这就意味着,进口葡萄酒很难在终端打开销路。
“虽然具有品质优势,但现阶段,洋葡萄酒只能在高端市场和高端人群方面寻找切入口。”上述那位人士表示,在中国目前的城市白领和金领人群中,只有1%-2%的人懂得喝葡萄酒,“在香港,这个比例可能是10%,而在发达国家,则高达40%-50%。”
一个简单的推理是--只有懂葡萄酒的人多了,进口酒的品质优势才能凸现,继而,其市场份额才会扩大。“问题是,提升国人对葡萄酒文化的认识需要时间,而这恰好给了国产葡萄酒厂商缩小与洋葡萄酒产品品质差距的时间。”他说。
来源:消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