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哈哈民营化路径受阻滞(一)
处在风口浪尖的娃哈哈和达能谈判,近期没有丝毫进展。
“现在一切都是迷局。”5月16日,一位参与娃哈哈达能谈判的相关人士对记者表示。然而鲜有人知的是,目前同样陷入迷局之中的,还有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的民营化“路径”。
集团公司是娃哈哈有着“国有痕迹”的大本营,然而记者却发现,在娃哈哈发展的黄金时期,集团公司在娃哈哈各地合资分公司的股份比例逐步缩水,从2001年前的20%~23%左右,缩水成目前只在两家分公司中留下了“痕迹”,其余均为0。
集团公司在娃哈哈发展的鼎盛之时“隐退”,放弃了投资可能带来的大把收益,原因何在?记者为此展开了详细的调查。
民营化的算盘
事实上,宗庆后“民营化”的决心一直都有。
据记者了解,在2006年娃哈哈实现了营业收入近19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3,利税增长近4成,创造了企业20年来前所未有的成绩。
在2006年的下半年,宗庆后就对外表示,正在与杭州市上城区国有资产管理公司谈判其控制的46%集团公司股份退出一事,一度有消息传出会在年底解决,对此宗对媒体表示:“这个难度不大,但肯定不会考虑外资。”
目前娃哈哈所特有的国有属性,也是此次争论中让浙江省政府态度微妙的原因之一,由于娃哈哈复杂繁乱的股权结构和历史渊源使得娃哈哈的民营化改制一直充满着悬疑。
据记者了解,集团公司创立之初只是一个校办企业,注册资金只有10万元,而性质也是国有企业。
“当时所处的特殊时代造成这种局面,事实是,将一个小作坊发展成中国最大的饮料企业,除了当初政府投了点钱,此后几乎都是宗庆后一个人在忙,也是他的个人能力让娃哈哈有今天。”一位曾经在娃哈哈工作过的管理人士对记者表示。
之后,宗庆后开始为娃哈哈的民营化而努力,在达能入主之前,宗庆后进行的民营化改制的主要操作模式是:以杭州娃哈哈美食城股份有限公司为资本运作平台,试图操作集团公司的“国退民进”。而美食城是集团公司联合浙江金义集团、杭州工商信托投资公司投资的,是一家股份制企业。
事实上,在宗庆后的计划中,要完成集团公司的民营化过程,只能由集团公司下属的控股分公司实现上市计划,从中套利,来逐步进行民营化改制。但后来美食城的上市申请由于个人股超标而被国家有关部门驳回。
这让宗的计划破灭了,他转而寻找新的途径,事情的转机出现在1996年,集团公司与法国达能集团成立娃哈哈合资公司。
“事实上,达能此时的角色是宗利用其完成曲线MBO的一个外援,有了达能的进入,娃哈哈通过相关资本运作进行民营化变得简单多了。”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
国资“缩水”的路径
实际上,浙江省政府也比较认同宗庆后对娃哈哈的管理成就和娃哈哈民营化将带来集团公司更好的发展。
据记者了解,娃哈哈集团的民营化改制的第一步是从2000年开始的,按照浙江省政府相关改制的文件要求,原集团公司100%的持股方杭州市上城区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将其中的54%转让给以宗庆后为首的经营者和职工。其中,宗庆后出资1.5亿元左右,占29.4%股份,娃哈哈工会出资1亿元左右,占24.6%。
据悉,宗庆后在2000年的改制中,个人还要支付6000万元用于股权购买,而且出资部分不能由银行贷款。
如今看来,这次改制无疑增加了宗庆后对集团的掌控能力,而此后娃哈哈也进入高速发展时期,也让合作方达能收到了数亿元的投资回报。这时,娃哈哈集团公司从合资分公司的相关投资计划中悄然退出,而这也是民营化的第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