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城“酒仙”的苦辣酸甜
25年里,刘建华不断探索中国古老的酒文化。酱香型、清香型、浓香型、米香型……他一品便知;茅台、泸州老窖、汾酒、三花……他深谙其道;眼观其色,鼻闻其香,口尝其味,托起“大仓”……他孜孜以求。全国目前有101位高级品酒师,他榜上有名。他懂酒,酒也懂他———
2007年12月8日星期六,放假的日子里刘建华没有休息。不是他不累,而是他要看住今天要出的酒,不要让酒的味儿串了。
上午10时许,当记者刚刚来到酒厂时,就闻到了一阵若有若无的酒香。推开品酒员检验室的门,刘建华正在工作。他先是举起酒冲光看看颜色,再闻闻酒的气味,又抿了一小口酒……之后闭上眼睛,反复回味着。最后,刘建华睁开眼睛,看着报告上的一项项指标,反复核对。看到记者,他笑了:“这酒好哇,喝了一口,还想下一口。”
回到办公室,记者便问刘建华能喝多少酒?而刘建华笑了笑,说:“品酒员一般很少喝酒,因为要让舌头上的味蕾和鼻子上的嗅觉保持敏感。想作为一名品酒员不是那么容易的。我从1982年来到北大仓酒厂,从做一名烧酒工人到现在已经有25年了。在这25年里,我一直都想成为一名国家级的品酒员。2005年,我得偿所愿。回想这些往事,真的有点像酒,反复回味和萦绕,历历在目。起初的烧酒工人,工作在车间,做的是脏活儿累活儿。但是就是那些日子的历练让我明白了酒的制作流程和制作原理。两年的实践加学习,让我在1985年考上了沈阳轻工学院的发酵专业。我在1988年毕业回到了北大仓酒厂后,厂领导安排我在车间里做技术员,对当时的制酒工艺进行了改造。通过我的不断努力,不仅大大节省了酿酒的原材料,还提高了产量。那时候真的觉得自己是幸运的,因为能让我学以致用。甚至今天的酿酒工艺都是建立在那次改造的基础上。1990年,我参加了全省的‘大酒师’品酒评比,并获得了金奖。回到了酒厂时才知道由于我的业绩突出被提升为车间主任,而我却完全不知道。2005年秋天,我参加了中国酿酒协会在湖北枝江举办的‘全国品酒师考评大赛’,在101个获奖品酒师中,有3人获得金奖,我便是金奖获得者之一。这让我欣喜若狂。为了这,我曾付出过多少努力,没人知道。为了分辨酒的味道和特点,我不知道喝过多少类酒,有些人笑着说我是个‘酒鬼’。而现在来看,那些努力是值得的。酒也懂我要什么。”说完,他笑了。但是在他的脸上并不是高兴,而是对以前的一种肯定。
这些年的酒并没有让他白喝。他懂酒,就像酒懂他一样。摆在他面前的六七种酒,他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就能辨认出是什么类型的、什么品牌的酒……而这些年品尝的酒也没有辜负了他,让他成为一名全国101名国家级品酒员中的一员。
然而,昨天的荣耀总是伴随着今天的挑战。今年46岁的刘建华也不是一帆风顺。人们在烧酒车间里总是能看到他,那带有淡淡忧郁的神情在工人中有些特别。他一边摸着酒曲的温度,一边对记者说:“酿酒工人不容易,酿出好酒就更不容易了。现在的年轻人都不喜欢这工作,又脏又累的,而且身上还总是带有一种酿酒的酸味。老一辈的酿酒师傅年龄大了,干不动了。而高学历的不愿来这儿,年轻人对酿酒工艺又不钻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