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酒世界网

剑南春:酒乡的复兴之望

京华网 2008-06-13 17:18 白酒
绵竹,地处绵水之滨,多竹,故名绵竹,川酒发源地之一,自古有酒乡的美誉。两千多年来,这里的人民一直有酿酒的传统,酿酒的技艺代代相传,几乎每个村庄都有酒作坊。名酒剑南春、绵竹大曲就出自这个城市。 酒文化吸引了古今众多文人墨客在此停驻、吟唱,留下众多曼妙的
绵竹,地处绵水之滨,多竹,故名绵竹,川酒发源地之一,自古有“酒乡”的美誉。两千多年来,这里的人民一直有酿酒的传统,酿酒的技艺代代相传,几乎每个村庄都有酒作坊。名酒剑南春、绵竹大曲就出自这个城市。

   
    酒文化吸引了古今众多文人墨客在此停驻、吟唱,留下众多曼妙的诗句,绵竹被称为“小成都”。地震使这座城市三大支柱产业损失其二,唯有剑南春,其核心竞争力仍在,它将是这个酒乡复兴的希望。

   
    酒作坊

   
    从绵竹市区去往玉泉镇的路上,随处可见大小不一的酒厂。36岁的王军是绵玉路路口一家酒厂的承包者,一直与酒打交道。

   
    王军家在绵竹拱星镇柏林村。小时候,王军放学后经常随父亲到镇上的酒作坊去买酒糟。酒糟是酒作坊酿酒后的废料,却是喂猪的上好饲料。逢年过节,王军还要到镇上最好的酒作坊,为父亲舀(买)五粮酒。

   
    现在的绵竹,酒作坊到处都是,几乎每个村都有酒作坊,每个镇都有几家酒厂。绵竹人会酿酒,更会品酒。王军说,绵竹的老百姓,一般都到酒作坊买散酒。小作坊里有两三块一斤便宜的单粮酒,也有几十块钱一斤的陈酿。

   
    绵竹能酿出好酒,跟这里的水有关。绵竹酿酒都采用地下水,要酿出真正的好酒,则要用山区古溶洞下玉妃泉的水,只有那里的水能酿出高品质的酒。酿酒的手艺更是代代相传。

   
    会酿酒的人多,从事与酿酒相关产业的人更多。王军在高中毕业后,也很快进入这一行业。

   
    王军先是在五粮液做了3年的市场销售,后来又回到家乡,自己承包了一家酒厂,自产自销白酒。没想到,一场地震,将酒厂震塌,储藏在酒缸、酒罐里的十几吨原浆酒全部流光,损失20多万。

   
    绵竹的大量酒厂和酒作坊也遭遇了同样的厄运。

   
    剑南春

   
    与遍地开花的小作坊相对应的是名企剑南春。

   
    剑南春的酒香是绵竹的魂。

   
    1951年,绵竹朱、杨、白、赵四大酒作坊合并,实行公私合营,始有绵竹酒厂。1958年投产高档白酒“剑南春”,当年酿制的大量剑南春被作为以后的陈酿保存下来。剑南春酒厂,很快将绵竹当地最好的酿酒师集中到一起,开创了中国一个酒业神话。

   
    50年来,剑南春、绵竹大曲揽荣誉无数,销量节节攀升。2007年,该厂销售收入38亿,缴税9.7亿,为德阳地区第一纳税大户,占据德阳地区10%的地方财政收入。

   
    剑南春和绵竹大曲早就成为这个城市的名片,很多人第一次听说绵竹,往往是通过这两种酒。

   
    没想到,大地震却使50多年的成果流失近半。

   
    大地一阵剧烈地晃动后,众多市民拥上街头。惊魂未定的人们闻到沁人心脾的酒香。“整个春溢路附近到处都是酒香味,那味道很浓很香,我从来没有闻到过这么香的酒味。”当时在街头的于兴发说,剑南春酒厂的车间就在春溢路上,平日从酒厂门前走过,总是闻到酒糟味,这次却飘出浓重的酒香,肯定是酒缸被震碎了。

   
    果不出所料,剑南春酒厂储藏车间大量一米多高的陶制酒坛被震碎。“当时地上全是酒,像河流一样‘哗哗’地往下水道流”。当天,大量消防员赶到酒厂,用水冲刷和稀释地上的白酒,防止发生火灾。

   
    地震造成剑南春30%—40%价值8亿的基础酒和陈年酒白白流失,其中15年陈酿和50年陈酿的损失都在40%左右。剑南春副总杨冬云痛惜地说,第二包装车间完全垮塌,酒厂完全停产,直接经济损失10个亿。

   
    剑南春的损失,让“酒乡”绵竹的人们特别牵挂。

   
    年画

   
    绵竹遵道镇棚花村村民毕开平是众多牵挂剑南春命运的人之一,因为她明白,绵竹年画的复兴,剑南春功不可没。

   
    绵竹与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江苏花桃坞,被誉中国年画四大家,但清代后期,绵竹年画日渐衰落,大量珍贵的木板年画的模板损毁。作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地政府一直致力继承和发展绵竹年画,剑南春作为绵竹的名片,成为了推广年画的载体。2004年,绵竹风俗年画被印上了剑南春一款酒的外包装;2005年,绵竹年画节首次与剑南春酒文化节捆绑亮相;2006年,棚花村成为全市第一个年画村。大量精美的年画被绘上农家的墙壁,成为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村民们开始学习刺绣年画、陶板年画、金丝年画等精品年画的制作。

   
    棚花村地处山区,经济较为落后,毕开平一家此前一直靠务农维持生计。随着年画的逐渐复兴,毕开平一家的生活也渐渐开始改变。毕开平说,刺绣年画按尺寸不同每张费用从30元到400元不等,晚上和农闲时,她就呆在家里刺绣,一天能挣几十元手工费。

   
    年画也带动了山区旅游经济的发展。棚花村旁的山上遍种梨树,每年春天这里会有“梨花节”,秋天则是“赏果节”。毕开平和村里的很多农户一样,在家里搞起农家乐,春秋两季都要接待大量游客。

   
    昔日贫困的棚花村也渐渐富起来,村里的中高档汽车也渐渐多起来。像毕开平这样刚刚靠年画和旅游过上好日子的绵竹人,却突然被地震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