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酒世界网

洋河推进与双沟酒业的整合进程

华夏酒报 2011-01-07 11:53 白酒
拟增持双沟 洋河跻身白酒“第一方阵”

  1月5日,江苏洋河酒厂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拟收购宿迁市国资委挂牌转让的江苏双沟酒业股份有限公司2961万股,占注册资本26.92% ,转让参考价5.33亿元。这也是继去年4月,洋河股份收购双沟酒业40.6%股权之后的再度出手。

     公告显示,江苏双沟酒业注册资本11000万元,洋河股份目前持有40.60%股权,2009年双沟酒业营业收入占洋河股份同期营业收入的36.6%;利润总额占洋河股份利润总额13.99%。

     而此次挂牌转让参考价格占洋河股份2009年度净资产的10.5%。洋河股份表示,如果成功受让上述股权,将有助于公司推进与双沟酒业的整合进程,促进两公司进一步融合。

  将绝对控股双沟

     笔者留意到,随着洋河对双沟的整合,洋河股份业绩以及股价大幅拉升,这次双沟股权的出让方宿迁市国资委的叫价也显然水涨船高。据产交所公告信息显示,以2010年10月30日为基准日,经审计双沟酒业总资产7.21亿元,净资产4.12亿元,净资产评估值14.28亿元。转让股权对应评估值为3.84亿元,转让参考价5.33亿元。而2010年洋河曾以5.36亿元同样从宿迁市国资委手上拿到双沟酒业40.60%股权。

     业内有关人士称,这次宿迁市国资委有意借洋河股份的上市平台,通过兼并和收购,未来5年打造一个100亿元的“苏酒”酒业集团。而从中国白酒业贵州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前三位巨头的排名来看,泸州老窖的压力将非常大。泸州老窖公布的2010年三季报,实现收入37.65亿元,同比增长17.26%,营业利润和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为20.72亿元和15.81亿元。

     据统计,本次双沟股权若顺利转让洋河后,双沟酒业的股权结构为:洋河股份持有67.52%,宿迁中德金源商贸有限公司14.12%,剩余股权则由10名自然人持有,而这批自然人股东大多为双沟酒业或双沟酒业集团董事或高管。

  发力白酒“第一阵营”

     南京大学商学院成志明教授指出,本次收购对于白酒重镇宿迁来说,只是去年以来该市整合白酒资源的收官之举,但对于全国的高端白酒的格局来讲却是个“大地震”,这将意味着以“洋河”为代表的苏酒,在沉寂20年之后,将有望再次超越泸州老窖,成功跻身以“茅台”、“五粮液”为代表的中国白酒“第一方阵”。

     洋河对双沟的增持,有关人士称在意料之中。“虽然洋河与双沟是宿迁的同城兄弟,但是直接的省内市场竞争令双方消耗颇大。为复兴苏酒,两大苏酒巨头一定要强强联手,确定洋河为苏酒中心后,占洋河一半以上的省内份额才能确保,才可以腾出手来打全国市场。”  

     2011年1月1日,江苏洋河酒厂股份有限公司隆重举行洋河产业园酿酒一期工程竣工投产仪式。公司总裁张雨柏主持仪式,公司董事长杨廷栋在仪式上热情致辞。杨廷栋表示,2010年4月洋河双沟强强联合之后,两大品牌交相辉映,提升了品牌形象。洋河·双沟产业园的建设,是宿迁市委市政府前瞻性的战略决策,也是贯彻“强强联合、优势互补、打造酒都、振兴苏酒”战略的具体举措。公司将继续加快其它各项工程的建设进度,服从规范、降低成本、严守质量、抢抓工期,为洋河、为苏酒集团、为宿迁酒业、江苏酒业的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20年前,高峰时期的“苏酒”依靠“三沟一河”曾经位列中国第二大酒系,但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整体滑坡,“茅、五、泸”变成国内白酒的前三强,而且地位长期无人撼动。但在去年4月成功收购双沟酒业40.6%股权之后,以往一直低调的洋河开始给暂居老三地位的泸州老窖带来极大的冲击。在产品策略方面,洋河和泸州老窖早已贴身肉搏。泸州老窖在产品线的运作上一直以双品牌模式运行,国窖1573主攻高档白酒市场,老窖特曲则面向中高端市场。洋河在绝对控股双沟酒业之后,也将实行双品牌战略,“蓝色经典”系列快速抢占中高端市场,双沟珍宝坊系列将主打中低档市场。在营业收入方面两者也是难分伯仲,洋河2009财务年度实现营业收入40.02亿元,同比增长9.21%;泸州老窖2009财务年度实现营业收入43.70亿元,同比增长15.06%,双方的差距也就在区区的3亿左右。按照我国的《公司法》,持有一家公司的股份超过50%,就可以在自己的财务报告中合并这家公司的报表。通过本次收购,洋河股份将持有双沟酒业67.52%股份,洋河股份2010年的财务报告就可以合并双沟酒业的报表。2009年度双沟酒业的营业收入为15亿,合并报表之后,洋河股份将远远把泸州老窖甩在后面。

 成志明指出,作为苏酒四大品牌中的前两位,强强联合之后的“洋河”和“双沟”今年在江苏市场上的占有率将稳超30%以上。过去的2010年是洋河和双沟的整合年,两者在区域市场、组织结构、产品线设计等多方面完成了梳理和整合,产品协同力将在今年逐步体现, 因此2011年必将是双方的业绩贡献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