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白酒产业 提供优质原料---泸州
助力白酒产业 提供优质原料---泸州
面对今年54万亩建设任务,全市各级农业部门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紧紧围绕“中国白酒金三角核心腹地”建设目标,坚定发展高粱产业不动摇,在“五个围绕”上下功夫,努力提升高粱基地建设水平,为泸州酒业发展提供优质原料,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是记者昨日从市农业局获悉的。
围绕产业规划建基地
依据“泸州市酿酒高粱基地建设发展规划(2011—2015年)”,按照市政府《关于做好2012年酿酒专用高粱基地建设的通知》要求,我市将重点打造“三线三流域”高粱基地集中发展区,“三线”即泸隆路、泸合路、泸宜路三条公路沿线,“三流域”即长江、沱江河、赤水河三条江河所处泸州流域,不断提升我市高粱基地建设规模化水平,实现“十二五”泸州高粱种植面积100万亩(正季高粱75万亩,再生高粱25万亩)的发展目标,其中2012年发展到54万亩,比上年增加近8万亩,再创历史新高。当前,全市高粱移栽面积已达到50%,还需要进一步切实指导高粱秧苗移栽工作,提高高粱移栽质量。
围绕基础设施建基地
我市将立足高粱生产基地发展区域,以高标准农田建设、测土配方施肥、有机提升行动为重点,切实加强高粱基地耕地质量建设,达到提升土壤有机质水平、建设高产稳产农田,实现高粱平衡增产的目的;加强高粱基地蓄水工程建设,大力修建和整治山坪塘,修建蓄水池、排水沟等,确保高粱基地抗旱水源,遇干旱不减产,洪涝不被淹;积极推行在高粱产业基地建设规划区修建机耕道和耕作便道,方便高粱收割、销售运输,肥料运输,完善农户田间耕作便道,方便高粱收割、销售运输,肥料运输,推行农户田间耕作,不断提升高粱基地建设规范化水平。今年,在全市高粱种植区域内开展耕地质量建设规模不低于30万亩。
围绕优新技术建基地
我市还将认真搞好高粱良种繁育,与四川省农科院水稻高粱研究所、泸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等单位,在江阳区和龙马潭区等地建立“泸州红、国窖红、青壳洋”等常规高粱种子繁育基地;由四川省农科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在市外适宜地区建立“泸糯8号、泸糯12号”等杂交高粱种子繁育基地,满足每年种植高粱面积的种子需要,确保全市酿酒高粱基地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大力推广高粱种植新技术,改进传统栽培技术,在时期适时早播,以躲过高温伏旱,夺取高产;在育秧方式上,大力推行方块育苗、秸秆营养杯育苗、肥团育苗、漂浮育苗等方式,提倡相对集中统一育苗,专业化、工厂化育苗,提高秧苗素质,确保培育壮秧。
围绕质量安全建基地
加快发展高粱绿色产品和有机产品,积极开展酿酒高粱标准化技术规范研究,制定无公害、绿色、有机高粱生产技术规程、有机高粱市级地方标准,满足高粱生产发展和酒类企业生产优质、高端白酒产品的需要,为促进酒业产业持续发展增添发展动力。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实现高粱产业基地提升工程,依托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酿酒高粱“三品一标”认证,建设一批无公害、绿色、有机高粱标准化板块基地额原料加工基地,不断提升高粱基地建设标准化水平,以高粱基地标准化生产带动高粱产业化发展。
围绕创新机制建基地
在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前提下,在高粱基地发展区大力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发展高粱专业合作社和产品营销行业协会,培育和发展高粱经纪人、专业大户,用新思路、新体制、新机制不断拓宽我市高粱基地发展道路,不断增强高粱产业发展活力。当前,要积极协调和配合泸州老窖、郎酒公司搞好“名酒名园镇名村”高粱标准化产业园区和“名酒名镇”建设,不断探索和创新推广高粱基地建设新模式、新机制,不断提升高粱基地建设产业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