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业:新疆酒的“危”与“机”
白酒业:新疆酒的“危”与“机”
对于新疆酒类生产商和经销商来说,2011年、2012年上半年并不好过。新疆白酒不具先天优势,葡萄酒还未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和品牌优势,而内地知名品牌白酒和国外葡萄酒已开始“占领”新疆市场。
酒类经销商吕子明,从事酒类行业十多年,如今担任自治区酒类流通协会副秘书长、乌鲁木齐酒类流通协会副会长。他认为,“危机”主要来自于外部酒类消费需求的减少。
吕子明说,上半年新疆酒类市场的总体情况是,酒的销量放缓,尤其对中高端酒的冲击较大。
而北京方德咨询机构负责人王健则认为,新疆酒业的危机还来自于内部。他说,2011年,新疆酒类市场来了“狼”和“羊”,即指郎酒和洋河,两者在疆销售达到了2亿元。
8月9日和10日,自治区酒类流通协会年会暨2012年西部名酒名品品鉴推广会在自治区科技馆举办,一系列交流和论坛活动向新疆酒类市场传达了一个讯息新疆酒业正面临危机。
新疆白酒中端产品潜力大
目前全疆有酒类生产企业180余家,酒类批发企业1600余家,零售商7万余户,酒类流通行业从业者40余万人,酒类行业已经成为自治区第三产业中非常重要的行业。
“全国知名白酒企业主要分布在四川、贵州、江苏、安徽、河南,新疆不是酒的主产区,也不算酒的主销区,地产酒还是以疆内销售为主。”中国酒类流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员说。
他介绍,新疆白酒的产能还达不到销往全国的条件,原料、市场辐射能力、运输成本等都使得新疆酿制白酒耗费的成本比内地高。
北京方德咨询机构的调查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24家大型白酒企业共实现销售收入约750亿元,占全国白酒销售总收入的一半,而五粮液与茅台就占到大型白酒企业销售总额的另一半。此外,剑南春、郎酒等也加入到了一线高端白酒的竞争中,一线白酒正在加紧全国扩张,而中小品牌却被“打回老家”。
面对高端白酒的来势汹汹,“避开高端白酒的锋芒”也许是新疆酒企的缓兵之计。刘员说,酒类市场的产品结构应该不断调整,以不同档次的酒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要。“厂家、经销商的眼睛不要盯着超高端产品,中端产品的未来需要会更大一些。”
北京方德咨询机构负责人王健预测,未来五年内,新疆白酒将会形成1家销售突破20亿元的领军品牌;2~3家销售突破5亿元左右的第二集团军;5~6家左右销售突破1亿元的区域强势品牌。
尽管外地品牌酒进疆的势头很猛,本土品牌还是很有信心,伊力特白酒销售负责人表示,新疆人拥有“新疆情结”,很认可本土品牌,因此伊力特至今保持着年均20%的增速。
好葡萄酒是种出来的
新疆酿酒葡萄基地将近70万亩,与全国200万亩的种植面积相比,占到了全国的三分之一。
近年来,知名葡萄酒企业纷纷来到新疆投资,新疆具备了资源和先天的优势。如何把葡萄酒优势转化为品牌和市场的优势,中国酒类流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员认为,还需政府、酒企共同努力,找到一条捷径。
在找到这条捷径之前,广东省酒类专卖管理局局长朱思旭建议,转变观念对新疆葡萄酒企业来说尤为重要,要树立“真正的葡萄酒是"种植"出来”的观念。
朱思旭认为,新疆具有种植葡萄的优势,也要相应提高种植和酿造葡萄的“标准”,不要一味追求工业化和规模化。因为工业化、规模化的葡萄酒,注定了品质不高、价位只能往低处走,而适当发展庄园葡萄酒,才能发展出口碑好、品质高的酒。
目前,进口葡萄酒在疆销售较少,还未对本土品牌形成冲击。而且,新疆葡萄酒也在积极寻找出路。例如,楼兰葡萄酒投资几个亿,正在发展自己的品牌,而且已在江浙沪沿海地区开辟出了市场。在对新疆葡萄酒建言时,在葡萄酒中加入本土文化,是得到最多人认可的一点。他们认为,与历史结合,倾注心血形成的葡萄酒文化,会让新疆葡萄酒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