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酒世界网

东北三省重点酒企联谊会召开 东北酒业重整旗鼓

华夏酒报 2016-09-09 14:11 白酒
东北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导致白酒产业整体实力不强,企业受大环境制约,经营意识、管理观念没有及时跟上时

    东北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导致白酒产业整体实力不强,企业受大环境制约,经营意识、管理观念没有及时跟上时代步伐,存在偏安一隅的局部思想。多年来,东北白酒一直处于自然发展状态,无规划,缺乏政府部门的行业引导,产业政策、税收等难以适应企业发展。然而,东北白酒在原料、技术、文化等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东北白酒要振兴,只有借鉴外地发展经验,找出差距;只有东北白酒人群力群策,施展优势,才能实现恢复白酒产业大区乃至做强、做大的目标。

    适逢国内白酒行业触底上扬,东北白酒如何调整才能适合产业的长远发展?如何找准优势在国内行业占据一席之地?

    恰联谊会正当时

    新中国成立初期,酒厂是东北地区主要的工业企业之一,那时几乎每个县都有一个国营酒厂。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东北三省在全国推广“烟台白酒操作法”、“代用原料酿酒”等项试点中就有过相互协作、共同开展工作的先例。

    据了解,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东北三省白酒技术协作组正式成立。由三省轮流主持举办,一直坚持到1973年的辽宁抚顺会议,以后因种种原因中断了23年,后于1996年在黑龙江酒业协会的发起下,第一届东北三省重点白酒企业联席会议召开。

    2016年8月17日,第20届东北三省重点白酒企业联席会议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举行,来自东北三省酒协和相关酒企负责人百余人参加了会议。会上,颁发了“白酒文化传承百年企业奖”、“白酒文化传承典范企业奖”两个奖项,共30家企业获奖。

    联谊会上,辽宁省白酒工业协会秘书长刘立新报告了辽宁省协会2015年的工作总结。刘立新认为新的形势下,既是东北白酒的开局之年也是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东北酒人要同心同德、坚定信心、营造环境,为全面振兴东北白酒事业做出贡献。

    吉林省酿酒协会秘书长张金玲报告了吉林省白酒2015年的发展状况及工作进展,分享了吉林省2015年酿酒行业的经济运行数据:2015年吉林省酿酒行业有规模以上酿酒生产企业121户,规模以上白酒企业74户,完成工业总产值126.99万元,同比增长8.88%,占吉林省酿酒行业总产值的41%,完成销售收入136.45万元,同比增长10.25%,实现利润总额5.85亿元,同比下降17.13%。

    作为联谊会主持人的黑龙江省酒业协会会长赵志昌报告了黑龙江省酒协2015年及2016年上半年的发展状况及工作进展情况。赵志昌说,黑龙江要成立白酒发展产业领导小组,建设白酒集中发展区,强化“龙酒”创新,实施品牌战略做大龙头企业,改善白酒发展环境,加大财税金融政策的支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以此为基础联合辽宁、吉林抱团发展、共同进步,进而夯实东北白酒的百年基业。

    黑龙江政府率先唱出“给力歌”

    据了解,第20届东北三省重点白酒企业联谊会召开的前一天,黑龙江省酒类产业发展推进工作会议在哈尔滨举行。会上,黑龙江省委副书记、省长陆昊指出,酒类产业在黑龙江省食品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对推动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和粮食转化有重要影响,且发展潜力很大。

    “要借鉴外地发展经验,由省长、副省长挂帅组成了酒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成立由相关部门负责协调产、供、销、财税、金融等各方面关系,来落实白酒产业的发展规划。陆昊省长在酒类会议上的讲话给我带来了干劲,心里充满着希冀。”北大荒酒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柴洪毅动情地说。

    同样对酒类会议充满兴趣的还有哈尔滨市田家烧锅酒业有限公司的董事长田文华。“我认为陆昊省长分析的特别到位,现在国内消费者消费意愿升级的产品中,酒类排前列,纯粮固态酒不断上升。咱们东北白酒人就是首先要立足于本地市场,做好市场细分;具备较大规模向省外市场扩张的企业,要做好目标市场和竞争对手分析。另外,省长提醒要注意各种新营销方式,还要注意与旅游、养老、健康产业发展相结合,在不改变酒核心味道的基础上,将北五味子、人参、鹿茸、熊胆等北药与酒产品开发相结合,进而打好营销渠道、广告等各种手段的组合拳。”田文华说。

    陆昊省长参加酒类会议在黑龙江、东北地区乃至国内行业内引起轰动,东北地区独有的酿酒资源优势引来行业内的纷争侧目。业内人士分析,陆昊省长参与酒类会议,在东北地区率先吹响了整合、振兴酒类产业的冲锋号。不久的将来,辽宁省、吉林省也应会出台相应政策扶持,支撑酒类产业向好。

    行业专家谋局布阵

    联谊会上,著名白酒专家高月明认为,品质、传承及责任是东北白酒的最大内涵,也是支撑东北白酒发展的百年基石和灵魂。

    “东北白酒与中华传统文化一脉相承,形成了悠悠酒文化和历史的渊远发展史,东北白酒历史可以追溯到八千年前的红山文化时期。新中国成立后公私合营,一直连续生产发展至今的东北百年酒企不下几十家,正是他们传承着东北的酿酒历史、也传承着东北白酒的责任及品质。近几年,将好白酒列入健康产业、把白酒的酿造技艺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白酒的文化属性表现增强,不但提升了白酒的文化影响,且让白酒文化现象演绎得朴实而灿烂。品质、传承、责任是我们东北白酒的基本属性,这几样东西坚决不要丢。”高月明说。

    著名白酒专家栗永清在做《白酒工艺文化的总结与宣扬》报告时强调:工匠精神及工艺文化是未来东北白酒谋局发展、腾飞之路上的两翼翅膀。

    栗永清认为,白酒的独特风味来源于酿造工艺上的千差万别,这种差别有很强的历史性、区域性、可总结性、可继承性。因此,深入研究,系统总结东北地区自家白酒工艺文化是保持提高东北白酒声望的重要途径。

    “白酒工艺文化的继承和传播分为两个阶段。新中国成立前的几千年,白酒工艺文化主要靠大酒师来总结和传承,总结的是项目实践经验,传承的是技术秘诀,传承方式是师傅带徒弟,传承范围是家族及本地。大酒师水平决定了白酒的品质和产量,徒弟的学艺程度决定了工艺文化传播深度。新中国成立后的几十年是白酒工艺文化总结传播的辉煌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传播者是大酒匠,大酒匠的功绩在于用科学理论解释神秘的酿酒工艺、用先进的方法研究白酒工艺、把研究总结成果向全国传播。”栗永清接着说,“我们不能忘记一代代大酒师、大酒匠对白酒工艺文化的贡献,他们身上“亲临一线、专事一业、专研一生”、“勇于探索、乐于奉献”、“著书立说、尊师爱徒、终身热爱”的宝贵精神财富值得白酒人、尤其是东北白酒人永远的薪火相传、永世铭记。

    著名白酒专家王贵玉剖析了当下及未来东北白酒的发展趋势:

    “坚持‘五好’酿酒原则、从微生物利用到贮存都得是中国白酒的元素符号,这是中国白酒的基因,更是东北白酒的基因。东北地区要减少调制酒数量,多生产中上水平的酒。东北白酒结构调整是企业的一道坎,怎么迈步?企业要认真面对。我建议把酒精调制酒列入配制酒品种,即不犯法也不违规,企业有出路、无损失,消费市场没影响,消费者也能明白的消费。东北地区还要引导白酒进入健康产业,加强分析检测、科学宣传,还原白酒原本对人们的好处,回归白酒的性价属性。”

    借外力起航扬帆

    与以往联谊会不同的是,今年承办会议的黑龙江省酒业协会邀请了中国酒业新闻网总编辑韩文友和上海观峰智业董事长杨永华参会。

    “东北地区发展酒类产业有很大的优势,既有历史又有基础。在酒类生产中重要的粮食、水、生物菌群和工艺技术等要素中基础很好,粮食品质优势突出、水质良好、生物菌群有特色、生产制造技术厚重。在东北有充分的消费市场支撑,由于气候和消费习惯,区域内消费市场很大。同时,业内人也要清醒看到东北酒类产业发展中存在着企业规模小、区域外市场影响力低、缺少资金、营销环节薄弱等问题和差距。”韩文友说。

    联谊会上,杨永华的“变与不变”理论受到各协会领导和参会企业的重视。

    杨永华认为,白酒产业的“变”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行业深度调整的结果就是白酒产业价值回归,提高性价比就是提高竞争力;二是主流消费群正在更替。70后、80后、90后成为主流消费群。商务、休闲聚会、节日、喜宴成为主流,政务红利消失;三是市场正在变化。酒业的产能过剩,表现在产品上则是同质化严重,个性不足。白酒产业的“不变”同样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产业属性不变。白酒产业没有朝阳和夕阳之分,阶段性的调整是推动产业发展的必然;二是品牌属性不变。文化是白酒品牌亘古不便的属性,情感价值是白酒品牌的独有价值;三是产品属性不变。白酒是物化的精神产品,同时拥有作为交际礼仪的媒介属性。

    杨永华认为:“东北酒机遇与挑战并存,东北酒需要从‘兔子鹰’战略向‘孩子狼’战略转变;从企业主导产品到区域标杆产品,向行业战略大单品转变。”从东北酒未来的发展来看,杨永华认为重构品牌将助推东北酒战略新格局。首先要有重构品牌的思维,推动品牌价值观与时俱进,让品牌和消费者发生关系;其次是用“暖男式”文化迎合消费价值观。从空洞的口号走向更接地气的人文关怀;最后是从“王婆式”的“卖点推销”到“走进消费者的生活方式”,实施顾客体验式的“买点共鸣”,让东北酒品牌诉求说出消费者购买的理由,进而有让消费者捧在手里、喝在嘴里、记在心里的产品。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关于酒的知识和招商信息,欢迎进入糖酒网继续阅读。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改。文章内容不代表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