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唐庄标准看唐庄品质,唐庄老酒是如何从酱酒圣地走进千家万户? ——唐庄酒的成长之路
唐庄人,对于老酒的酿造,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标准,唐庄酒正在这套标准下应运而生的品质佳酿。从唐庄标准看唐庄品质,那么唐庄老酒又是如何从酱酒圣地走入千家万户的饭桌上的?
选——严格的原粮选用标准
众所周知,酱酒的配料表里,仅有“高粱、小麦、水”,而这简短的几个字眼,却是经历层层筛选,才能进入唐庄酒的生产车间的。
粮为酒之肉,唐庄酒的“肉身”是茅台镇本土糯红高粱。不同原料,甚至不同品质的原料所酿出的酒质都是风味各异的。而能成为唐庄酒之肉的糯红高粱,必须是均匀支链淀粉含量高达 88%以上、单宁含量 2%-2.5%之间的“一干二净三饱满四无污染”的优质红粮。
曲为酒之骨,唐庄酒的“骨”是由优质小麦制成的高温大曲。唐庄酒曲所用的小麦,均是由河南省小麦种植基地生产的有机优质小麦。
名酒产地必有佳泉,唐庄酒之血,是清冽甘甜的赤水河水,在当地人民和政府的保护下,赤水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优良,为酿造品质优良的唐庄酒提供有力保障。
酿——12987古法工艺标准
重阳下沙、端午制曲、一年一酿,12987的酿造密码,是酱酒工艺的核心操作,但古法酿酱的工艺准则,绝非这五个数字能概括,更是包含了许许多多酿酒先民的智慧结晶。
唐庄酒的酿造,延续茅台镇酿酒人世世代代的传统。以下沙工艺为例,重阳节前后下沙是祖祖辈辈经验积累所留存下来的生产节点,避开夏季高温期和赤水河洪水期,此时的温度更利于投料制酒,此时的赤水河水更清澈明净,糯红高粱也在此前后成熟,一切都恰到好处。而重阳下沙工艺其中蕴含的酱酒奥妙,不是12987所能概括说明的,就好比润粮的水温要在95度~98度之间、高粱破碎度在15%~20%之间等等,每一个细小的环节都有精确的数据标准,这是唐庄人对古法工艺的探究和执着的精神,更是唐庄酒品质的基石。
藏——五年窖藏的时间标准
酱酒的窖藏,绝非简单的入库贮存。历经一年12987的工艺锤炼,七轮次酒依次亮相。刚酿出来的轮次酒需经过感官评定分香型、等级,后再按照酱香、窖底、醇甜三种典型体和不同等级、轮次,入库装坛贮存。不同轮次酒在历经1年的贮存后,进入盘勾工序。盘勾后的酒液,还需历经至少3年时间的窖藏,方可进行精细勾兑。精勾后的酒体,也需要再历经半年的存放,才可包装出厂。当然,这只是最基础的时间,对于唐庄老酒而言,为了使酒体更协调丰满,我们所经历的时间将被拉得更长。
贮存工艺一直是被人们忽略的酱酒酿造工艺,而在茅台镇,能完成以上完整的贮存工艺生产链条的酒企也是凤毛麟角。正如季克良先生所说,“老酒库就是酒企的命根子”,分级定型后方可入库贮存的一批批酒体,需要大量的贮存空间不说,分级、勾调的技术成本也是十分可观的,这考验一家酒企的硬实力。
唐庄酒业作为传统工艺的坚守者,在贮存工艺上也从不马虎,新投产的老酒基地规划建设5栋陶坛酒库,配备50000吨的储酒能力,为唐庄酒的贮存提供硬件支持,也是唐庄酒品质保证的信心来源之一。
调——大师级别的勾兑标准
勾兑工艺共有5道工序、17个工艺环节,是传统酱酒的核心工艺。勾兑是一种神奇的艺术,依靠调酒师丰富的经验和精湛的技艺,使得酒体更加完美协调。在“合并同类项”的大盘勾3年后,小型勾调才是真正考验技艺的。勾调师需要在原有的基酒资源中采样,设计出小样勾调方案,经过酒企专业勾调师团队的多轮评审后,再进行大型勾调。而这其中,又分为两个步骤:勾兑和调味。将各类型基酒通过不同的组合得到全新样貌的酒体,再调整其酒体的各个层次的味道,最后针对酒体中出现的各个层次味道的不足,以调味酒进行调味,得到完美协调的酒液。
唐庄酒的勾调在一众行业大师级别的勾调师的指导下进行,因此捕获了许多酱酒迷的味蕾。在“以酒勾酒”的过程中,绝没有其他物质的参与,这也是酱酒的神奇之处,更是考验一个酒企软实力的关键。
装——食品级包装生产线
区别于茅台镇许多酒企,唐庄酒的包装车间是独栋的食品级的包装生产线,用智能机械化的流水线包装,代替人工重复的劳动,大大减少人力消耗的同时,最大程度上避免酒液在包装过程中的二次污染,绝不让不合格的产品流入市场,保证唐庄消费者到手的每一瓶唐庄酒都是高品质的坤沙老酒。
“选”“酿”“藏”“调”“装”,唐庄酒历经数不清的环节,走遍长达8年以上的成型之路,才能从酱酒圣地出发,走进千家万户的饭桌上。当然,这不仅仅是唐庄标准的一部分,也是唐庄酒业向广大老酒爱好者承诺并保障的品质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