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酒世界网

买点肉吃两月饼 喝瓶啤酒就过节

齐鲁晚报 2011-09-09 09:17 啤酒
现在中秋团圆之夜,城市里的许多打工者注定没法与家人团聚,只能在异乡过节。没有父母妻孩在身边,让很多

         现在中秋团圆之夜,城市里的许多打工者注定没法与家人团聚,只能在异乡过节。没有父母妻孩在身边,让很多打工者发出“这个节没啥意思”的感慨,但随着中秋脚步的临近,那根思乡的弦又被轻轻拨动起来。

  打工13年,回家不超过20次

  对刘胜勇来说,今年中秋和以前十几年的中秋一样,又要在异乡度过了。到了中秋节那天晚上,“随便吃点东西,喝点酒,和妻子孩子通通电话,一个节就过去了”。

  说到这些,36岁的贵州兴义人刘胜勇一脸平静。这个在山东传媒大厦工地搭脚手架的汉子,走出故乡的大山已经有13个年头,但数来数去,13年里回家总共不超过20次。

  “做架子工要跟着工程进度走,再说从北方回到西南老家要辗转坐好长时间的车,家里又没什么事,还是不回了吧!”13年里,在郑州、呼和浩特、鄂尔多斯,每年春运大潮开始时,刘胜勇便攥紧手中的车票,挤在汹涌的人流中。只有春节,才是他每次都要回家的节日。

  孤身一人在外,中秋节的滋味也就淡了许多。刘胜勇说,到了那天给家里打个电话,他少不了要问问家人身体好吗?田种得怎么样?孩子长多高了?在学校里表现还行吗?……打完电话,嘱咐孩子用手机拍张照片发过来,看看他们现在的模样,这就是过节最重要的事了。剩下的,无非是改善伙食吃顿好的,和工友、老乡侃侃大山,到市区繁华处逛逛。

  想家时,刘胜勇也常会想到将来。架子工需要在高空作业,年纪大了这活就干不了了。“到啥时候才能挣够钱回老家呢?”

  中秋夜如果有空最想到泉城广场看看

  如果中秋夜不值班,58岁的建筑工地门卫周正权最想到泉城广场看一看。

  站在文化长廊上俯视下面缤纷起舞的音乐喷泉,广场外围灯光璀璨,轻快地闪烁变幻,而南侧树林里成排成列的灯像沉静的星辰在暗夜里闪现。在这里,密密麻麻的声音和色彩会把冷清、孤单暂时挤压出去,让这些打工者感受到节日的喜庆和热闹。

  周正权来自江苏盐城,身材非常瘦弱,说话时带着浓重的乡音。他的打工生涯开始得很晚,三年前才第一次出远门。至于原因,无非是一个“穷”字:媳妇去世得早,一个人拉扯孩子挺艰难,当时给孩子买房结婚借了不少钱,到现在外债还没有还清,只能一把年纪外出打工。

  说话间,周正权从桌上的烟盒里摸索出一支烟点上,低着头吐出淡淡的烟圈。门卫工作一班就是12个小时,他没有手机,也没有收音机,干坐的时候抽支烟是打发时间的最好方式。不过,为了省钱,他只买5元钱一包的“黄山”,也不舍得多抽。

  中秋夜咋过?“买点肉、吃两块月饼,再喝瓶啤酒,就算是过节了。”想回家吗?周正权平静地说,自己根本没动过回家的念头。就连去年春节,他也没回去,“在工地上留守有工资,而往返一趟得花不少。”更何况,

  还债的钱还没攒够,回去后也挺尴尬。

  会给父母打个电话让他们别惦念

  “在老家的时候,对中秋节很重视,一个人就看得不那么重了,因为没人在一起,过节反而心里难受。”杨瑞滨有点不好意思地说。

  这名1990年出生的塔吊司机说话温和,有种与年龄不太相称的稳重。2008年高中毕业后,他进入中建八局,之后一直辗转各地在项目现场施工,每年只有春节时才能回西安老家。

  杨瑞滨告诉记者,高中毕业后他不想继续上学,一门心思想出门看看,父母怎么劝也没用。现在,离家远了,也知道家的好了,但每年陪伴父母的时间只有半个月,想他们的时候,就给家里打电话,虽然都是家常话,可一聊起来就得一两个小时。

  杨瑞滨说,好在哥嫂现在在济南安顿了下来,没事的时候,可以到哥哥家坐坐,逗逗小侄女。今年过中秋,有哥哥一家人陪伴,漂泊的感觉就淡了许多。

  “如果能在济南定居,就可以把父母从老家接过来,一家人就都在这边了。”有时,杨瑞滨会这样计划未来。他告诉记者,要是两个儿子都不在身边,父母年纪大了会感觉孤单。自己一个人在外,父母其实也很操心,打电话时常絮叨:身体好不好?吃得怎么样?谈对象了没有?

  不过,以后怎么样谁也说不准。杨瑞滨说,中秋节时会给父母打个电话,报声平安,让他们别惦念。

  8日,济南长途汽车总站的工作人员展示为旅客准备的中秋明信片。从总站乘车的旅客只需凭当日客票即可兑换中秋明信片,由总站免费邮寄。本报记者 王媛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