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京啤酒CIO谢广军:信息化助跑企业精细化管理 06-15
燕京啤酒CIO谢广军:信息化助跑企业精细化管理 06-15
在位于京郊顺义的燕京啤酒集团公司,记者采访到了谢广军,并得知从90年大学毕业至今,他已经伴随燕京啤酒走过了22个年头。眼前的谢广军干净清爽、笑声爽朗,全然没有人们惯性思维中技术人员的古板,在说到自己从毕业分配来到燕京啤酒担任普通的维修工,到现在成长为信息中心主任的经历,谢广军更是多次难掩笑容。可以看出,对于燕京啤酒他有着深厚的感情,而对于燕京啤酒信息化建设,他始终认为,信息化建设要与企业业务相适应,要成为决策者的有力支持。
实践经验打稳信息化“地基”
企业信息化建设最关键是的与业务对接,而熟知业务最好的方法就是实践。这就好比盖房子,只有打牢地基,才能让结构稳固。同样,只有熟知业务,信息化才不会成为空中楼阁。谢广军告诉记者:“现在想想,自己当初在做维修工时收获才是最大的。”
IT商业新闻网:据了解,您在燕京啤酒已经工作了22年之久,从设备员到成长为集团信息中心主任,您认为自己的经历中最宝贵的是什么?
谢广军:我90年大学毕业就分配到燕京啤酒,刚开始是维修工实习,我觉得做维修工那会儿收获特别大,最重要的就是实践经验。你看现在的毕业生一听分到车间就不愿意,怕脏怕累,其实不该这样想。课本的东西与实践一点也不一样,你要想了解企业,熟悉业务就必须从最基础的做起。我那个时候2、3个月就能带着别人去干活儿了,当时觉得电焊还挺有意思的。后来调到了设备科,有了之前的一年经验,再与工人对话的时候就不一样了,说的话就很专业,因为你不能把书本的东西跟工人说,他们不理解的。在设备科之后又去了计量科,管理仪表电器,再后来又去计算机实验室,企业管理办等部门。其实这些岗位带来的工作经验很有用,在这过程中我也一直没有停止计算机相关的事,那时候虽没有专门成立信息中心,但我们2、3个人一直在做。这些经验对于我而言,那就是打牢了基础,熟悉了企业的业务,对于这之后的信息化展开,与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都是很必要的。
酒香也怕巷子深,信息化助跑市场有方
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但对于企业而言,在生产能力和制造能力日益趋同的今天,市场和渠道成为获得利润的关键点。没有需求,再香的酒也怕巷子深,燕京啤酒的信息化发展及时将触角伸到市场,实现了对市场的精细化管理,实时了解市场动态与需求,为企业发展拓宽了道路。
IT商业新闻网:信息化建设方面,咱们最早用的是财务软件系统,当时是基于什么样的需要?到现在,咱们的信息化发展水平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谢广军:当时主要是为了实现我们电算化,那会儿只是一个燕京啤酒厂,也就2、3千人,想给自己内部财务人员用。以前有个小的系统支持不下去了,于是我与另一个同事就去买软件。但当时买了软件后安装实施系统还要收钱,我们觉得贵,于是我们两人决定自己实施,做了三天两晚上,没花一分钱实施费就自己搞定了。到现在也都换了好几遍了,我们现在做集团财务,全国50多个厂同时做,弄不过来,就请了专业的实施队伍,目的是利用外脑和外嘴,起到他们的咨询作用。
燕京啤酒是1999年那会儿上的ERP,这里面也遇到不少问题,比如销售的管理,哪些货没有提?哪些单子没有结款?查缺哪张单子时查不到,所以上了一套销售管理系统。当时是自己找另一家公司针对业务需求定制化做的,主要是事后系统,对生产指挥调动有一些意义,系统用了3、4年。随着业务量的增加,手工业务方式已不能满足客户的需要,造成客户等待时间增加,服务水平需要提高。同时由于啤酒销售淡旺季明显,为了鼓励淡季销售,在销售过程中采用以淡定旺的原则,就是根据客户在啤酒淡季的销售量,确定客户旺季的销售数量额度,通过ERP系统的实施,客户满意度得到明显提升。这个系统把开票、收款、出库、包装物管理、库房全建起来,形成一整套系统,这样就提升了工作效率。记得当时全是人工开票,一大堆人,很壮观的,一人开票、一人点钱、一人数钱,现在全是计算机开票了,省了不少人力,也保证了开票的准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