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上半年燕京啤酒经营情况 08-10
2012年上半年燕京啤酒经营情况 08-10 2012年上半年,北京燕京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情况: 管理层讨论与分
2012年上半年燕京啤酒经营情况 08-10
2012年上半年,北京燕京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情况: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中国是啤酒生产量最大的国家,也是世界最大的啤酒消费国,总销量超过世界啤酒总销量的25%。目前我国啤酒销量增长趋势稳定,是全球增长潜力最大的市场,行业集中度的持续提高为公司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同时,啤酒行业是充分竞争的行业,随着整个啤酒行业的发展以及竞争格局的不断变化,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
2012 年,全球经济持续低迷,国内消费市场增长速度放缓,部分地区消费需求受经济周期影响较大。面对消费需求不振、成本高位运行、市场竞争加剧等不利因素,公司采取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报告期内,共销售啤酒 279万千升(含托经营企业),同比增长 2.57 %;实现营业收入676,551万元,同比增长9.31 %;实现利润 64,806万元,同比增长2.21 %;实现净利润 45,100万元,同比增长 2.70 %。
1、加强区域市场整合,以优势市场带动区域市场发展
近几年公司有计划、有步骤地提高生产能力,在规模扩张和完善国内市场布局方面持续取得进展,公司已经在全国18个省建立了40多家啤酒生产基地。
北京市场是公司的传统优势区域,通过长期精心经营,依靠酿造用水均为天然矿泉水、拥有世界一流技术装备、研发水平处于行业领先地位、消费者忠诚度高、销售网络完善等优势,公司在北京市场牢牢掌握着85%的市场占有率,上半年,公司在受到低温等不利因素影响的情况下,北京市场上半年实现啤酒销量 64万千升,比去年同期增长3 .2%。
外埠市场啤酒生产企业已成为公司的重要发展基地,公司通过对区域市场和品牌整合,实现了资源优化配置,提高了管理效率,巩固了销售网络,形成北京、广西、内蒙等五大核心优势竞争区域,同时不断培育新的优势市场,扩大市场份额,随着公司全国市场整合战略的进一步推进,湖南、山东、福建、两广等地区区域整合效果明显,销量、销售收入、盈利水平快速增长,形成并不断提升区域市场竞争优势。
广西市场上半年实现啤酒销量 55万千升,比去年同期增长 14.02 %;四川是中国啤酒行业的消费大省,今年上半年公司在四川市场实现销售量8.6万千升,比去年同期增长10.23 %;新疆市场实现销售量8万千升,比去年同期增长28.04%。
2、深化品牌整合,提升品牌价值
公司“1+3”的品牌战略,不仅提升了“燕京”品牌的价值内涵,也形成了“漓泉”、“惠泉”、“雪鹿”等区域性强势品牌。2012年,公司携手国家重要工程和国际重要体育赛事,着力推进和加强品牌升级。
公司通过赞助中国探月工程,使民族盛事与民族品牌携手共进;通过在伦敦举办“燕京之夜”大型晚会,打造伦敦“北京文化周”;通过成为中国乒协官方合作伙伴,携手进军伦敦奥运会。
为第29届北京奥运会啤酒赞助商以来,燕京一直践行“感动世界、超越梦想”的理念,将“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与企业文化融合,使奥林匹克精神和文化更深地植根于企业中。使燕京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燕京,从而推进燕京品牌内涵的不断升级,进一步提升燕京品牌影响力,给广大消费者带来更多的激情、更高的品质,实现燕京啤酒品牌的国际化提升。
3、产品高端化发展,增强竞争实力
公司一直坚持科技创新,不断提高啤酒酿造的技术水平,通过国家级科研中心及国家级实验室的强大研发能力,不断提高酿造技术及工艺控制能力,不断提升产品的质量、优化产品的口味;同时公司坚持“适应消费、引导消费”的原则,不断推出新产品满足消费者新需求,在国内率先研制成功了清爽型啤酒和瓶装鲜啤;公司持续深化产品结构调整,实现产品高端化发展,提高产品盈利能力和竞争实力。公司上半年的研发投入金额为6,022 万元。
在北京市场,城市发展速度较快,公司及时调整销售策略,紧密结合城市发展规划和新农村建设推进目标,将网络渠道及时向新的消费群体聚集地转移,并注意销售资源的有序调配。2012年上半年中高档啤酒销量同比增长达13%。
在外埠市场,针对我国不同的地区对啤酒风味和口味的要求有较大的差异的特点,公司积极拓宽市场发展新思路,以燕京品牌为主要依托,以省会及重点城市开发为主要目标,以产品结构与市场结构调整为关键举措,巩固成熟市场,开发空白市场,强化新兴市场。
2012年,公司推出了“探月圆梦 领鲜行动”活动,以“科技成就新鲜”的理念,用保持最原始的啤酒新鲜美味的鲜啤奉献给消费者,使燕京鲜啤在全国市场份额不断扩大,优化了产品结构,提升了燕京品牌的价值。
4、加强团队建设,为公司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公司加强生产、经营、销售干部队伍建设和管理人员的培训,注重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管理素质,不断进行机制创新,以企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不断优化人才知识结构,不断完善激励和考核体系,为公司的稳定发展提供了保障。
5、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
公司在生产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六大重复利用循环系统,构筑成完整的节水循环网络;合理地循环利用物质和能量,用回收的沼气代替部分蒸汽烘干湿麦糟;实现糖化热能回收、二氧化碳回收、啤酒酵母回收、酒糟回收,使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得到了科学再利用,减少了环境污染。2012年上半年,公司环保投入450余万元,节能减排绩效为4,966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