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满《“解百纳”风波》报道12家葡萄酒企业向央视讨说法
8月1日,《华夏酒报》编辑部接到了长城、王朝、威龙等12家葡萄酒企业联名发来的《对“‘解百纳’风波”报道的情况反映》一文,因不满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栏目播出的《“解百纳”风波》报道,12家葡萄酒企业联手向央视讨要说法。
自今年5月26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评审委员会裁定维持张裕“解百纳”商标注册以来,这一国内葡萄酒业知识产权第一案波澜频起——从7月16日,长城、王朝、威龙等12家葡萄酒企结成葡萄酒行业联盟起诉商评委,到7月21日,张裕高层在京高调回应起诉一事,整个事件可谓一波三折,吸引了越来越多媒体和消费者的关注。
7月27日晚9:30,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栏目播出了《“解百纳”风波》,对这场发生在张裕公司与中粮酒业、王朝、威龙等多家葡萄酒企业之间的、目前已经司法程序审理的“解百纳”商标归属争议事件进行了报道。
中粮酒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吴飞,中法合营王朝葡萄酿酒公司副总经理王树生,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葡萄酒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杨强,中法合营王朝葡萄酿酒公司高级酿酒工程师尹吉泰,烟台张裕集团公司总经理周洪江,中粮酒业公司法务部经理章四光,张裕公司法律顾问、万慧达律师事务所律师黄义彪,张裕酒文化博物馆馆长于波,张裕集团烟台酒业营销部经理张崇福,山东威龙集团公司副总裁焦复润,中华商标协会专家委员会主任董葆霖等现场接受了采访并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节目最后,在题为《品牌不是“大锅饭”》的半小时观察中,央视节目主持人指出,“一个品牌的诞生,凝聚了企业无数看得见和看不见的投入,‘解百纳’三个字的含金量,也就由此而来。虽然,集结在‘解百纳’的名头下,众多葡萄酒企业参与了一个葡萄酒市场的创造过程,共同分享了市场的回报,但是,一个无法否认的事实是,最早拿出这个品牌,最早想到把它注册成商标的,还是张裕。对张裕的举动,很多企业不服气,可是法律就是这样,黑是黑,白是白,如果因为大家都在用‘解百纳’,而法不责众,那法律存在的价值又是什么呢?”
7月28日,长城、王朝、威龙等12家葡萄酒企业对央视《“解百纳”风波》的报道产生疑议,指出《经济半小时》在制作过程中,虽然对争议双方都进行了采访,但在最终播出的节目中,对这样一个尚在司法程序中的事件,却进行了“一边倒”式的报道,不仅只字未提双方的司法争议,甚至完全站在张裕公司的立场上报道,其导向性十分突出。更为严重的是,在节目中发表了极为偏颇的盖棺定论式的评论,将众多葡萄酒企业的正当维权行为称为“吃品牌大锅饭”。为此,12家葡萄酒企业联手向中央电视台发出《对“‘解百纳’风波”报道的情况反映》(详见相关链接),要求央视对此报道造成的不良影响提出具体的处理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