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酒世界网

“法国卡斯特”事实不容谎言弥天——试看毕杜维“七年之痒”

酒度网 2009-01-12 10:23 葡萄酒
近日,笔者在09年第1期《中国酒业报导》杂志中看到刊登了一篇题为《直面七年之痒》的专访,对话的主人公是刚刚于08年12月19日宣布恢复设立的法国卡斯特兄弟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代表处首席代表、中国区总经理毕杜维Mr.XavierPIGNEL。文章中,毕杜维厥词阵阵的各种说法,让人
近日,笔者在09年第1期《中国酒业报导》杂志中看到刊登了一篇题为《直面“七年之痒”》的专访,对话的主人公是刚刚于08年12月19日宣布恢复设立的法国卡斯特兄弟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代表处首席代表、中国区总经理毕杜维Mr.XavierPIGNEL。文章中,毕杜维厥词阵阵的各种说法,让人尤觉其说话与事实大相径庭,不负责任,不计后果。而12月27日,毕杜维以“法国卡斯特”名义传真给各经销商的一份《郑重声明》更是莫衷一是,本末倒置,令人啼笑皆非。

  何为毕杜维“七年之痒”?是不是也如玛丽莲?梦露演的电影《七年之痒》所传达的意思:许多事情发展到第七个年头都会不以人的意志出现一些问题,出现“七年之痒”的关键在于人有厌倦心理,在同一个环境中呆得久了,难免会觉得很烦、很没劲,难免会生出一些别的想法。也就是说,从深圳卡斯特酒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职位到“法国卡斯特”上海代表处首席代表、中国区总经理高位是否就是老毕(毕杜维)“七年之痒”的梦寐所在呢?其进入“法国卡斯特”无非才一年多时间,飞升发迹偷着乐也就罢了,何以就很张扬地发表一些有悖事实的“自说自话”?

  作为法国第一大、欧洲第二大的葡萄酒生产商,2000年进入中国以来,卡斯特经历了与中国市场的不断磨合,无论在知名度还是销售额方面都已经取得了令业界倾慕的成绩,卡斯特在中国的运作模式也堪称典范。然而关于法国卡斯特在中国出现的授权变更、高层更迭、商标归属等问题却迷雾重重,蹊跷迭出,可谓剪不断理还乱。从对毕杜维在这次访谈中的言论,不难看出,他俨然已经快速适应了自己的角色转变,用首席代表的身份来置评一系列的相关事件与问题。但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其中存在诸多与事实不符甚至相悖的论断与评说、漏洞百出,对于一些尖锐的质疑他也采取了刻意回避的态度,难道其中隐藏着不能让消费者知悉的猫腻吗?

  不妨先引述毕杜维答《中国酒业报导》的提问中,相互关联的要点大体如下:

  第一,在回答提问“之前为什么会结束深圳卡斯特”时,毕杜维说:“我们需要为主要的大经销商,如上海建发等这样的公司提供更加直接的服务。法国卡斯特兄弟股份有限公司是深圳卡斯特的大股东,占了60%的股份,作为大股东,有权决定深圳卡斯特的命运。”

  第二,在回答“业界有一种说法称,深圳卡斯特的成立是法国方面的一个预谋,先成立这个公司,接触经销商资源,然后直接跳过深圳卡斯特来做市场,您怎么解释这个问题”时,毕杜维说:“这是谣言。如果深圳卡斯特做得很好就不会被关闭,说预谋当然更是谬论。”

  第三,在回答“您对目前的发展现状满意吗”时,毕杜维说:“满意。目前的销售情况良好,销售网络也基本覆盖到了全中国。我们今年预计能达到550万瓶的销量。法国卡斯特兄弟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的销量在全世界所有进口葡萄酒中已经是绝对的排名第一。”

  为方便甄别,这里先说第二个问题,即业界广泛流传的“预谋论”。众所周知,2006年12月27日,法国卡斯特集团兄弟酿酒有限公司投资设立的公司(即深圳卡斯特酒业有限公司)正式宣布成立。当时在广州凤凰城大酒店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颁发了有法国卡斯特集团主席皮尔?卡斯特(PierreCastel)亲笔签名的一份授权书和三份任命书,授权深圳卡斯特酒业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法国卡斯特集团兄弟酿酒有限公司在中国大陆的全部葡萄酒业务,包括法国卡斯特集团所拥有的全部葡萄酒品牌在中国的销售、推广和规划等。并对深圳卡斯特酒业有限公司分别作出了如下任命:陈光先生为总裁;潘汝显先生为执行总裁;范展华先生为营销总监。也就是在法国卡斯特进行这一授权的时候,就已经把毕杜维安排进了这个公司担任总经理要职,联想到现在的结局,总有些让人感到“蓄谋已久”一说不似空穴来风。至少,法国卡斯特在任命陈光等人时,对毕杜维几乎同步的重要人事安排,而今看来不能不说十分耐人寻味。

  且来看基本事实。陈光创办深圳卡斯特酒业公司就是为了更好更多地把法国卡斯特的酒引进到中国来,一步一个脚印,有章有法,先开辟了与东海鑫业的合作,继而又联合了卡聂高,如此等等,卡斯特在中国的市场份额迅速扩大……然而,就在事业蒸蒸日上,前景十分看好之际,变生意外,东海鑫业、卡聂高等先后径直对接了法国卡斯特,也就是说,陈光被他自己开发的合作伙伴们不约而同地绕开了,这样,结果只能是昔日的合作伙伴做成一单,陈光就少一单。通俗的说,即是陈光已经被人“卖”了。这问题,如果说仅仅是经销商自己“隔着锅台上炕”,那也太夸张了他们的神通。毕竟,他们的业务脐带曾经连接的只能是陈光的深圳卡斯特,离开了陈光无异是从法国卡斯特在中国的业务团队中自我除名,要对接法国卡斯特,必须要有“中介”打通管径,那么这个“中介”是谁?以毕杜维曾身居深圳卡斯特的总经理职位,及他一跃而为法国卡斯特兄弟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代表处首席代表、中国区总经理,以“正宗”自命的颐指气使的老大作派,要逃嫌疑也难!何况,据知情者言,陈光不在国内的时候,毕杜维就带领一些经销商去到法国与卡斯特总部直接对接,这也是无风不起浪吧。退一步说,毕杜维如果没有充当那个不光彩的卧底式的“中介”,那么,法国卡斯特置与陈光之间合作的约定而不顾,对绕开陈光的经销商通通来者不拒,一概不吝笑纳,唯一的解释只能是,法国卡斯特集团在通过与陈光的合作成功打入中国市场,且成了气候之后,踢开了陈光。而这是最为国人所不齿的典型的过河拆桥!以法国卡斯特的商业声誉、品牌,使出这种全然不讲诚信的下作的唯利是图手段,着实令人震惊,也着实令人难以置信!不过,现在法国卡斯特集团已经“很清楚的、很直接的”授权毕杜维为“在中国的唯一代表,全权负责卡斯特在中国的红酒业务”,对于法国卡斯特在中国的代表他如此取陈光而代之,要说这也仅仅是巧合,他在这样的变局中一点没起什么作用,同样令人难以置信。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陈光无辜的成了“冤大头”,得利的“黄雀”固然喜不自胜,但是,要知道,“诚信”于商道不是轻飘飘的两个字,而是重于千金,尤其是在汉文化濡浸千年的中国商界。重义轻利,重利轻义,如何掂量,取舍,决定着一家企业有无长远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