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河西走廊能否再现“酒廊”盛景?
因为西北人的豪爽、好客,凡到过甘肃河西走廊的人多会尝到醉酒的滋味。又因为当地盛产酒,这里被戏称为“河西酒廊”。每到一地,好客的主人都会献上本地名酒请您品尝。
“如果说二000年前的‘河西酒廊’是因盛产白酒而得名的话,那么现在酒廊的主角则非葡萄酒莫属了。”甘肃省政协委员车安宁十四日介绍说。
这位来自河西走廊东部城市--武威市的政府官员引用数据说,“莫高”、“国风”、“祁连”等红酒品牌近年来纷纷在河西走廊圈地,建造葡萄酒基地,并积极寻求着创新与突破。目前,甘肃省葡萄酒企业已经建成基地十二万余亩,形成产能近六万吨,可实现产值五亿多元人民币。
其实,史书早有记载,河西地区是中国最早种植葡萄和酿造葡萄酒的地方。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句《凉州词》中有“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之说,这也是昔日凉州(今武威等河西地区)葡萄美酒辉煌与盛名的历史文化见证。
来自当地农业部门的信息显示,河西葡萄种植区正好处于北纬三十八度上下,属世界种植葡萄的“黄金”地带,地理条件与世界著名葡萄产区——法国波尔多地区十分接近。同时,这里的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得天独厚,非常适宜酿酒葡萄的栽培种植,且病虫害极少发生,基本不施农药,产品绿色无污染。
业内专家认为,甘肃省河西地区是中国生产葡萄酒原料的最佳区域之一,是最有希望酿造绿色食品的地方。
“虽然河西地区的葡萄酒业作为整体是上规模的,但企业个体却是十分弱小。”车安宁说,这些企业都只在并不大的省内市场相互竞争和消耗,谁也不具备走出去面对大市场的实力,结果是谁都在挣扎,却谁也长不大。
车安宁认为,甘肃省葡萄酒企业不仅要克服落后的市场理念、“家门口”市场容量小、红酒运作经验少、信息闭塞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同时还要面对中国一线知名葡萄酒品牌和海外企业的竞争。
对此,车安宁建议,酒业应紧抓国家扩大内需,促进增长的政策机遇,成立一个高层的甘肃葡萄酒协调领导机构,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原则成立跨市县区的甘肃葡萄酒产业集团,抑或建立河西葡萄酒廊,积极在河西葡萄基地建设、品种培育、副产品开发、葡萄酒文化产业等方面进行项目策划和论证。
车安宁表示,未来甘肃葡萄酒业发展的趋势,必将是以基地为依托,走整合发展之路,携优质的葡萄酒产品,以高端产品为形象进入到国际葡萄酒行列,多方合力,打造出甘肃葡萄酒产业的“航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