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元洋酒成消费主流
百元产品统治洋酒消费
近日,记者在京城多家大型超市和CBD内多家进口食品、葡萄酒专营店发现,百元左右的洋酒销量占据了酒类市场销售的大半份额,而进口洋酒的价格与国内葡萄酒的价格差距也在缩小。
在家乐福健翔桥店和沃尔玛知春路店的进口葡萄酒销售区内,百元价位的进口葡萄酒约占进口酒总量的一半,而在销量上更是成为绝对主力。而在国展家乐福的国际洋酒酒廊中,不足百元的进口产品也超过了国产葡萄酒和其他酒类产品。
“洋葡萄酒主流畅销价位在每瓶100元左右,购买者多是具备一定经济实力的消费人群,如城市白领等。国际金融危机后,进口葡萄酒商更是加大了进军中国市场的力度。法国、意大利、智利等国的酒商继续保持着对大型商超的铺货量,而俄罗斯等国的酒类生产企业也开始频繁举办品酒会,进一步立足中国市场。同时,为了迎合市场需求,不少进口酒代理商开始选择国外性价比较高的产品,降低了进口葡萄酒的入市价格,进口葡萄酒与国内葡萄酒的价格差距缩小。”沃尔玛进口洋酒促销人员称。
而中粮酒业洋酒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一年,中粮酒业就引进了100多种葡萄酒,今年预期增加到约300种,其中约50%售价为每瓶百元左右。如今,中国市场的进口葡萄酒份额正在稳步增长,中国人正在逐步热衷消费葡萄酒。而且国际金融危机对中低价位的葡萄酒消费影响不大,国内的消费潜能还可得到进一步释放。今后进口葡萄酒将占据越来越大的消费份额。
对此,消费者李小姐在超市里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前些年进口红酒价格超贵,而且品质不高,性价比很一般。但最近,欧洲、澳洲很多葡萄酒商一扫初进中国市场价格高、品质低的状况,我和朋友更倾向于选择智利、美国、澳洲生产的红酒,这些红酒的性价比较高,零售价一般在100元左右,与国产红酒价格差别不大”。
国产中端产品正在掉队
在这个平民消费的巨大中档市场中,国产品牌在逐渐掉队。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超市里国产洋酒中最走量的是30-40元的低端产品,而百元产品这个级别中,进口洋酒还是占据着主流地位。很多消费者觉得,花个一两百元买国产洋酒,还不如来瓶智利或者澳洲的酒庄品牌,口感绝对不一样。
与此同时,国产洋酒却不约而同地纷纷以顶级酒庄产品标榜高端市场。国内的很多葡萄酒企业觉得,说起葡萄酒,人们总是习惯想到法国以及欧洲;提起名酒好酒,人们也首先会搬出响当当的波尔多五大名庄;法国勃根弟的那些小产区酒庄里,每瓶红酒上万元的商业模式,深深吸引着他们。于是,标价上千元的国产葡萄酒在全方位包装后粉墨登场,东施效颦的情况屡见不鲜。
国内酒庄习惯性地在资源特性上做文章,君顶酒庄有“世界七大葡萄酒海岸”在蓬莱的合作宣言,实际上等于是获得了国际顶级产地的品牌背书;长白山冰酒所依靠的东北极限冷资源以及可以坚持到摄氏零下45度的寒地葡萄,以资源稀缺取胜。资源特性其实就是高端产品价格背后的价值基础。然后,酒再好再贵,还要看谁在喝。张裕爱斐堡拉来具有国际公信力的OIV(国际葡萄与葡萄酒组织)和ISG(全球最顶级最权威的葡萄酒专业机构),成功将高端意见领袖与品牌紧密捆绑,并在广告中指出这是世界顶级品酒大师信赖的产品,以提高自己的身价。
但这样做法的结果是,国产洋酒的低端消费群体对其高价望而生畏,而高收入人群又对高价的国产洋酒不那么感冒,觉得反正都是高价,花上千元买张裕还不如去买轩尼诗。掉队的症结不在于高端消费曲高和寡,而在于经营者的自娱自乐。
从奢侈品到平民消费
有资料统计,最近10年里,中国洋酒消费的发展速度比世界平均发展水平快了7倍,今年中国将消费7.66亿瓶葡萄酒。但就整个中国的葡萄酒消费水平而言,从人均0.3到0.6升,只是量变的开端,真正要达到人均7升的国际平均水平,依靠的还是普通葡萄酒产品的平民化消费,纵观国际红酒消费市场,无论是旧世界的法国,还是新世界的美国,当地价格几元到十几元的红酒还是主流。换算到中国,正是价值百元左右的产品市场。
有调查显示,很多中国人在消费洋酒时越来越趋向理性。英国《经济学家》杂志曾经有评论这样形容,亚洲人习惯将昂贵与奢侈联系起来。他们认为奢侈80%与价格有关,中国人曾被认为是非常盲从的消费群体;而现在,这样的情况在发生改变。
过去一提到洋酒,大家首先想到的是一些高高在上的品牌,比如马爹利、人头马等,洋酒消费大体属于奢侈消费,而现在,芝华士12年、杰克丹尼、黑牌等威士忌酒,还有绝对伏特加和数以千计的各种进口红酒、干白,价格都已经下探到百元以内。朋友聚会、家庭佐餐,开瓶红酒恐怕是最正常不过的家常便饭,洋酒的平民化消费已是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