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酿拍卖——茅台和顶级葡萄酒
提要:拍客继续问:“多大瓶?”看来,这组姗姗来迟的竞买人的确并不那么了解酒,他们爱酒但并不投资,仅仅是购买符合自己财力水平的饮品佐餐,满足消费需求。这一无可厚非的现象,也解释了为什么本场大部分拍品成交价格仅仅略高于估价下限——目前的竞买人群,还没有用投资的眼光来审视葡萄酒,也没有关注其未来巨大的增值空间。
从中国目前阶段的葡萄酒拍卖氛围来看,这一渠道仍在建设中,作为购入顶级酒品的通道可以,但作为投资获利的退出方式,仍有待时日
前不久参加了永乐秋季拍卖,其连续两天涉及明清瓷器、中国书画、当代艺术各个领域的拍卖专场,我最看重的还是其中的佳酿拍卖——茅台和顶级葡萄酒。
鉴于之前参加葡萄酒拍卖会的经历(当然多在国外,也包括去年在香港佳士得的火爆体验),我特意穿的比较轻薄,免得如火如荼中还要到衣帽间更换、寄存衣物。
但我期待的场景并没有出现,现场从始至终非常冷清。有眼光和见地的竞买人不多,以至于中场我又离席,取回我寄存的厚外套。
在海外的工作经历中,拍卖作为我的客户构建酒品组合以及收藏后再次出售获利的重要渠道,一直被我深深重视。对于葡萄酒投资而言,这种比证券交易所红绿数字更加具有质感和文化气息的场所,也深为另类投资人士喜爱。但从中国目前阶段的葡萄酒拍卖氛围来看,这一渠道仍在建设中,作为购入顶级酒品的通道可以,但作为投资获利的退出方式,仍有待时日。例如,同样的拉图庄2000年份的12瓶酒,本场拍卖以人民币8万元成交,而佳士得9月18日拍卖会此货批成交均价为人民币18万元;2000年的拉菲,此场17万,彼场30万;2003年份的玛歌此场5万(估价下限),彼场14万。类似的数据并不鲜见,足可见同样的投资行为,选择在香港退出,显然更加理想。
现场最让我头晕的场景发生在罗曼尼康帝1985年(见下图,最终成交价平均7万人民币一标准瓶)珍藏组合竞投上。这个酒品是此拍卖专场的重头戏之一,然而却险些流拍,最终的买受人在举牌确认前问拍卖官酒品容量,答曰:大瓶装(拍卖官的意思提醒买家,属于magnums,拍卖葡萄酒术语,容量相当于2个750ml的标准瓶),拍客继续问:“多大瓶?”看来,这组姗姗来迟的竞买人的确并不那么了解酒,他们爱酒但并不投资,仅仅是购买符合自己财力水平的饮品佐餐,满足消费需求。这一无可厚非的现象,也解释了为什么本场大部分拍品成交价格仅仅略高于估价下限——目前的竞买人群,还没有用投资的眼光来审视葡萄酒,也没有关注其未来巨大的增值空间。
罗曼尼康帝(1985)
再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现场波尔多八大名庄之一的奥松酒庄绝佳年份2000年的12瓶拍品,最终因有意竞买人不愿加价1万元,以14万元的价位流拍,试想若以15万购入,计算12%的买受人佣金,成本16.8万元。不用运出香港(永乐此次葡萄酒拍卖,除期酒外全部拍品存放于香港DHL仓库,买受人须自行到香港提货。这一方式符合国际惯例),再拍一次,即可录得24万元的成交价格。
据此,我们也可以形成这样的判断:通过拍卖渠道,购入存量稀少的顶级酒品,这一行为目前计划在大陆实现比较“靠谱”。也就是说,近来葡萄酒的价格并不符合投资学中著名的“一价定律”。“一价定律”可简单的表述为:当贸易开放且交易费用为零时,同样的货物无论在何地销售,其价格都相同,否则就存在套利空间。贸易开放没有问题,考虑到交易费用之后,货物在不同地域,同样场合的价格仍然不同,这其中就有文章可以做喽!印象深刻的是,当天一位场外电话竞买者,搜刮了八大名庄大量酒品。通过其高超的出价技巧,可知应为投资级藏家。这位藏家尤其钟爱千禧年份,判断第一组成交价格具有优势时,使用“连环拍优先权”(连环拍,国际术语为“系列货批拍卖法”,多见于国际名酒拍卖中。竞投从系列货批中的第一批货开始,成功竞投的买家有权以相同的成交价购入该系列中余下部分或全部货批。如果第一货批的买家选择放弃以相同价格进一步购入该系列余下货批,则场内竞投重新开始。以此类推,成功竞得下一货批的买家同样有权以相同价格优先购入余下货批),拿下同样全部组数的拍品。
当然,大陆拍卖市场的作用和价值仍然不能小看。拉菲作为进入中国市场的顶级葡萄酒先行者,经过了足够的市场熏陶,其价值已经可以在拍卖会中得到体现。再比如2000年份的木桐(即金羊木桐,见下图),因为前期在中国知名度已经建立,曾经在成都糖酒会上大放异彩,本场拍卖以12万元的估价上限成交,而且买家同样一口气吃下全部九组酒品。同样还有罗曼尼康帝庄园(DRC),非常贵的酒,包括每年分别只有250箱和450箱的梦拉谢和罗曼尼康帝酒品,估价很高,但都以接近估价上限毫无悬念的成交。所以,对于知名酒品,拍卖的工具性已经可以得到体现。
金羊木桐
从葡萄酒拍卖之前茅台酒拍卖现场的争夺,可见国人对于“杯中物”以落槌的快感纳入囊中还是非常接受的。因此,对于中国的葡萄酒拍卖市场,本人同样充满信心和期待。最后还有一点感觉,永乐这次葡萄酒拍卖并没有把信息有效传递到藏家个人,参与度不高。我的想法是,目前阶段葡萄酒入拍卖行春拍,或者秋拍毕竟频率比较低,一年就两次。其实,可以做一些专场拍卖,就像苏富比现在做的,准确定位藏家,甚至应藏家需求定制和策划拍卖会,随时举行。
不久的将来,或许在葡萄酒拍卖指南中,拍卖行会友情提醒,“现场气氛预计非常热烈,为了您个人的舒适度,请着夏装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