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酒世界网

玛莱特红酒度假村吸引多游客光顾

中国葡萄酒资讯网 2010-12-22 15:37 葡萄酒
在大兴区T型旅游观光带上,采育镇玛莱特红酒度假村吸引了众多游客光顾。在这里不仅可以采摘新鲜可口的优质
      在大兴区“T”型旅游观光带上,采育镇玛莱特红酒度假村吸引了众多游客光顾。在这里不仅可以采摘新鲜可口的优质葡萄,还能参观葡萄酒酿制的全过程,感受葡萄酒文化,品尝自酿的美酒,体会“葡萄美酒夜光杯”的惬意。

  “这是我们充分利用葡萄资源优势,做大做强葡萄产业,延伸产业链条的举措之一。”北京市大兴区采育镇农业副镇长张玉良说。

  据介绍,近几年,采育镇采用新品种、新技术、新管理,发展具有特色的种植业和养殖业,以科技提高含金量,建立新型农业体系,大力发展葡萄产品的产业链。

  作为北京市33个中心小城镇之一的采育镇位于北京市东南部,该镇位于北纬40°,自然条件与法国波尔多十分相似,是北京市葡萄的重要产区,是“中国葡萄之乡”、“北京吐鲁番”。目前,全镇葡萄种植面积已达2.3万亩,葡萄品种发展到了120多个,年产量达1.8万吨,产值达9000万元。

  多年来,采育镇通过知识、技术、人力资源等现代创新要素的引入,整合开发了本地传统知识资源、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探索出了独特的乡村经济发展价值创造和社会治理的新思路,通过科技资源的引进与转换,转变了乡镇发展方式,提高了发展质量,实现了乡镇建设的现代化可持续发展。基本形成了葡萄产业规模优势,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区域经济蓬勃发展。

  “在北京市科委等各级政府的引导和扶持下,采育镇通过科技推广、拓宽销售渠道和增强服务意识,逐步将全镇葡萄产业做大做强,提高了农民收入,壮大了自身发展。”张玉良说。

  虽然是京郊最大的葡萄生产基地,但采育镇也曾遇到过葡萄卖不出价的难题。“以前,我们这里的葡萄1斤也就七八毛钱,还没人买,一年到头挣不到多少钱。”张玉良告诉记者。

  经过一番细致地调研,采育镇党委、政府发现,原有的葡萄种植缺乏科学布局,品种选择盲目。而从事一线生产的农业人员,缺乏专业技术培训。此外,还存在产业链短、知名品牌少、市场化程度低等难题。

  “解决这些难题的唯一办法,就是提高科学种植技术,增强农民科学素质,依靠科技打造葡萄产业链。”张玉良说。

  在北京市科委、北京农学院等单位的支持下,采育镇建成了葡萄生产技术推广中心,确保了葡萄品种、技术、品质上的优势,并制定了规范的葡萄生产规程,采用科学的管理技术,全部使用无公害、无残留的生物、半生物农药和有机肥,推广、使用葡萄套袋技术、微灌和生物防治等30余项生产新技术。

  在优化、提高“玫瑰香”、“巨峰”等老品种品质的同时,他们引进、推广“红宝石无核”、“赛美容”、“赤霞珠”等鲜食和酒用葡萄品种100多个,并且注册了“京采”牌商标,提高了葡萄的附加值。

  “在北京市科委、大兴区政府的支持下,我们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积极引导农民利用葡萄资源优势向二、三产业转移,实现了葡萄生产的产业化。”张玉良说。采育镇与北京丰收葡萄酒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了6500亩的酒用葡萄生产基地,利用采育的优质葡萄,该公司酿造出了80多种品质优良的“丰收”牌葡萄酒。

  如今,葡萄产业的发展,带动了采育4816户农户种植葡萄,从业人员2.4万人,种植户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比单纯种植粮食增加收入10倍以上,形成了龙头企业带基地,基地带农产的产加销一条龙葡萄产业化格局。

  “今年每斤葡萄的采摘价格已经达到15元左右,1亩葡萄农民可收入2—3万元,仅去年葡萄收入已占农民收入的60%。”张玉良说。

  尝到了科技甜头的采育镇,一直将科技放在第一位。镇政府结合“百园万亩”工程,以籽种产业为支撑,依托葡萄“四免(免耕、免浇、免埋、夏季免剪)”新技术,推进葡萄产业化纵深发展。据了解,为延长葡萄采摘期,该镇建立了40亩葡萄延迟采摘大棚,采摘期从每年的5月下旬开始延续到12月下旬结束。为提高葡农种植技术,该镇采取请专家讲课和邀请专家进行实地指导等措施向葡农讲解果树管理知识。为防止葡萄遭受雹灾的危害,该镇向葡农推广安装防雹网技术。

  不但要会种葡萄还要会吆喝。从2001年开始,采育镇发挥葡萄主导产业的作用,挖掘葡萄文化内涵,已连续举办了十届葡萄文化节。葡萄文化节全面展示了采育的优势、特色,而在活动形式上也不断创新,在运作模式上逐步走向市场,成为既有深刻文化内涵、又有市场主体凝聚力的民俗节日,每年吸引游客达几十万人次。

  “经过葡萄文化节的熏陶、培养,使农民进一步认识了市场,提高了对科技的认知度,学会了经营品牌,强化了精品意识,实现了农民增收。”张玉良说。

  谈及未来的规划,张玉良说,“今后采育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为手段,以做大做强葡萄产业为目标,积极发展都市农业、城郊型观光农业、休闲农业,进一步推动镇域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