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莱葡萄酒的出路
从进口葡萄酒冲击国内市场,到筑牢自身发展根基,再到行业秩序,穆范敏代表用翔实的数据、客观的分析,并结合蓬莱葡萄酒产业的发展现状,清晰地表达了自己的意见——葡萄酒产业要走产区整体营销战略。
代表关注:
是挑战更是机遇
“近年来,我国葡萄酒进口量连年以超过50%的速度增长,这对葡萄酒产业来说是挑战,更是机遇。”穆范敏接受采访时列举了一组翔实的数据:2010年全国秋季糖酒会上共有193家葡萄酒企业布展,其中展示进口葡萄酒的企业多达165家,占参展企业总数的85%,而展示国产葡萄酒的企业仅有28家,其中23家来自蓬莱。“但是我们可以据各个产区、企业的自身特点,因地制宜,延伸葡萄酒产业链条,抓好优质葡萄园建设,加大技术研发力度,让蓬莱产区继续保持在全国的领先地位。”
在穆范敏看来,进口葡萄酒数量连年递增,固然有其性价比高和占据中高端市场的优势,但我国葡萄酒也有众多进口酒所没有的长处。“就拿规范行业发展秩序而言,蓬莱葡萄酒企业众多,但是行业秩序井然,培育了行业正气。”穆范敏说。
穆范敏介绍说,蓬莱市相继获得了“中国葡萄酒名城”、“最具竞争力的葡萄酒产业之都”、“中国百佳产业集群” 等荣誉称号,66家取得生产许可证的葡萄酒企业中,获得中国驰名商标2个,中国名牌称号企业1家,获得山东省名牌称号的企业5家,山东著名商标的企业7家。
应对之策:
打铁还需自身硬
“好葡萄酒是种出来的,葡萄酒产业的根基就是葡萄基地建设。建设优质葡萄园是葡萄酒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只有优质的葡萄原料,才能酿造出高品质的葡萄酒。”在穆范敏看来,在面对挑战和机遇,必须“打铁还需自身硬”,筑牢长远发展的根基。
“在葡萄基地建设方面,蓬莱市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成功的发展样板。”穆范敏介绍说,经过近几年的发展,蓬莱市已经拥有酿酒葡萄基地15万亩,其中嫁接苗面积达3.6万亩,80%的基地实现了标准化种植,70%的基地是企业自有基地。其中,嫁接苗面积、标准化基地比例、企业自有基地比例在国内均居首位,葡萄的品质得到有效的保证。
“扎稳根基后,还要找准步法,才能根据自身的气候、资源等优势,制定最适宜本产区发展的模式。”穆范敏表示,蓬莱在大规模葡萄基地建设上没有显著的优势,但是具备发展酒庄群的优势。蓬莱近年来以培育精品酒庄群为发展模式,已建成君顶酒庄、瑞枫奥塞斯酒庄、苏各兰酒堡等5个酒庄,在建的有华东骑士酒庄、大成酒庄、国宾酒庄、香格里拉玛桑酒庄、沃族酒庄、文成酒庄及弘辰百诺酒庄。精品酒庄群的建设,不仅使得蓬莱产区发展了一批各具特色的葡萄酒企业,同时带动了优质酿酒葡萄基地的发展,也铺就了葡萄酒旅游的发展道路。
建言献策:
走整体营销之路
在穆范敏看来,蓬莱率先采用的葡萄酒产区整体营销模式,可以给国内众多葡萄酒产区提供很好的借鉴。
“2007年以来,蓬莱产区就采用了葡萄酒产区整体营销模式,通过组团参加全国糖酒会,举办VINITECH博览会、VINALIES品评赛等一系列活动,以整体形象向消费者、经销商和国内外投资者展示产区。”穆范敏介绍说,此举一再提升了蓬莱产区的整体形象和产区品牌知名度,不仅使得每一家蓬莱葡萄酒企业获益,并且不断吸引来更多的国内外葡萄酒企业慕名前来加盟。
由此,穆范敏建议现有的国内葡萄酒产区要走产区整体营销这条路。中、小产区在进行产区营销的同时,应同时引导大产区通过组织大企业联盟,进行大产区品牌的推广。以胶东半岛产区为例,这一区域的葡萄酒产量占全国产量的三分之一强,并且拥有众多名列行业前茅的大企业。产区应引导大企业形成以大企业为首的企业联盟,将烟台、青岛、蓬莱、龙口、平度等区域内的优秀产区联合起来,整合资源,促进一个区域葡萄酒产业健康、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