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葡萄酒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 10-24
甘肃葡萄酒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 10-24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为了充分发挥甘肃河西走廊资源优势,提升地方特色经济发展,2010年,甘肃省制定出台了《葡萄酒产业发展规划(2010-2020)》,2011年又发布了《河西走廊酿酒葡萄栽培技术规程》和《河西走廊酿酒葡萄》两项地方标准;此前,甘肃河西走廊葡萄酒正式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产地范围涉及甘肃省酒泉、玉门、张掖、金昌、嘉峪关5个市所属14个县市区的116个乡镇、农林场现辖行政区域。那么,甘肃河西走廊发展葡萄酒产业具有哪些资源优势,发展的现状和前景怎样?近日,本报记者就此进行了相关调查。
酿酒葡萄种植的“黄金带”
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甘肃有着丰厚的文化积淀和优秀的历史传统,而河西走廊又以其独特的自然禀赋、辉煌灿烂的敦煌文化享誉世界。这里地处北纬36度到40度之间,具有生产优质酿酒葡萄的最佳光、热、水、土等组合资源;年高达1500小时以上的有效积温符合葡萄喜温特点,十分干燥的气候亦有效抑制葡萄病虫害发生;灌溉用水来自祁连山雪水和地下井水,富含矿物质,其土层深厚,透气性良好,赋予了此地葡萄自然天成品质;其产区范围位于河西走廊中段、祁连山北麓、东至武威、西至敦煌,形成了酿酒葡萄种植的“黄金地带”。
记者了解到,目前河西走廊酿酒葡萄种植面积已达1.5万公顷,约占全国酿酒葡萄总面积的18%。已大量引种栽培了欧亚中早熟、中晚熟酿酒葡萄品种,如霞多丽、法国兰、黑比诺、梅鹿辄、贵人香、品丽珠、赤霞珠等,主要用以酿制干红、干白葡萄酒。在河西走廊葡萄种植黄金线上,甘肃莫高、祁连、国风、紫轩、威龙、皇台、敦煌等一批现代知名葡萄酒生产企业脱颖而出,通过创新发展,这些品牌越来越得到国内外消费者的熟知和认可。
节会为媒 助力产业“起跳”
在不久前落幕,为期3个月的中国·河西走廊第二届有机葡萄美酒节,完成了国内11个省市和甘肃省河西走廊5市9个分会场举办的32项活动,取得丰硕成果。据了解,本届葡萄酒节共有省外27个代表团300多人参会,各葡萄酒生产企业的分会场邀请国内外宾客4000多人参会,有5万多名游客和群众参与。
节会期间,甘肃省主要葡萄酒生产企业“抱团走出去”,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环渤海和东南沿海的11个省市,举办了河西走廊葡萄酒整体营销、招商引资、合作洽谈系列活动。节会期间,甘肃葡萄酒生产企业签订销售合同2.5亿元,比上届节会增长169.9%。山西、浙江、厦门等省市经销商,主动上门到产区企业订货,并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其中,威龙公司新增客户200多家,达成意向销售额6000多万元,另有30多家经销商与甘肃其余葡萄酒生产企业达成了合作协议;莫高公司与北京、江苏、浙江等地新发展的32个经销商签订销售合同金额5600万元;国风公司与太原、西安新增经销商现场签订销售合同金额4050万元;紫轩公司与浙江六家重点经销商签订销售合同金额2200万元;威龙公司与全国重点市场新增客户签订销售合同金额5400万元;祁连公司签订的销售合同7728万元。
甘肃省葡萄酒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对记者讲,在政府整体规划和产区葡萄酒节会等多合力下,今年甘肃葡萄酒省外市场销售额实现较快增长。1-7月,全省葡萄酒生产企业实现销售额7.8亿元,同比增长15.6%。其中,莫高、国风公司在西安市场的销售增速超过30%;祁连公司在以福建为主的东南沿海市场销售增速翻番,前7个月实现销售额已超过去年的总和。同时,甘肃葡萄酒产业招商引资也取得突破。美国美百事公司与甘肃皇台酒业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未来3年内投资3亿元-3.5亿元人民币在武威发展葡萄种植、葡萄酒生产及葡萄酒庄项目。厦门优传酒业投资贸易公司拟定了以建设原产地葡萄酒交易中心为主体的国际精品酒庄联盟项目计划书,计划总投资30亿元通过原产地酿酒葡萄种植、精品酒庄建设,大力挖掘葡萄酒潜在市场,实现葡萄酒现货交易总额达100亿元的目标。
该负责人指出,中国·河西走廊第二届有机葡萄美酒节期间举办的“河西走廊新发现”葡萄酒产业发展论坛,邀请了知名葡萄酒专业教授、营销专家、资深评论家以及长期从事酒类市场管理与研究的知名人士,审视世界葡萄酒产业发展高度,围绕河西走廊葡萄酒产业发展的潜力、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出点子、理思路、谋发展,进一步认定了“中国高端葡萄酒的希望在西北,而西北地区高端葡萄酒的发展要看河西走廊”,提出了“打造中国沙漠、戈壁葡萄酒文化长廊”等战略构想和实施建议,加上河西走廊葡萄酒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当地政府对葡萄酒产业发展的重视,甘肃葡萄酒产业的发展将会驶入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