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酒世界网

“高大上”的进口葡萄酒 正逐渐走下神坛

未知 2014-02-08 11:42 葡萄酒
2013年的寒意并不仅仅停留在白酒行业,其对葡萄酒行业的影响也举足轻重。 国产葡萄酒面临着被经销商集体抛

    2013年的“寒意”并不仅仅“停留”在白酒行业,其对葡萄酒行业的影响也举足轻重。

  “国产葡萄酒面临着被经销商集体抛弃的命运;而酒质、诚信,则被越来越多的酒商视为进口葡萄酒的生命。将来的2014,竞争将更加残酷。”业内人士表示。

  而那些被认为是“高大上”的进口葡萄酒,正逐渐走下神坛,俯身于平民化的消费中。

营业额增加与利润率下降

  之前很少见的葡萄酒商关门歇业现象,在2013年变得屡见不鲜。

  “在天津,一个并非主流葡萄酒消费区域的城市,在专卖店很少的情况下,也开始陆续出现关店现象了,他们以‘调整’的名义。”一知情人士对记者说。

  该人士称,对一些渠道不丰富的葡萄酒经销商而言,2013年的冲击非常大,保守估计,销售额下滑至少50%。这其中,专做进口葡萄酒的经销商“大部分都不太好”。刚开始做、客户不稳定、受三公消费影响都是造成其业绩不佳的原因。

  事实上,对葡萄酒来说,受三公消费减少造成的影响相对白酒要少得多,更多的是利润的下滑。“再也不是之前什么人都可以赚到钱的时候了。”

  “即便是销售不错的经销商,也面临着销售瓶数、营业额都有所增加,但利润降低的情况。”天津一葡萄酒商对记者说。

  这样的境况得到了经营进口葡萄酒的山东斯马特国际商务有限公司相关人士的证实,这家经销商代理多个知名进口葡萄酒品牌的,“去年是2012年销售额的3倍,但利润并没有增加相同的倍数。”该公司总经理郭海冰对新金融记者说。

  在他看来,南方一些主流葡萄酒消费城市,关店比例达20%的数据是靠谱的,而这个数据在年后会有所增长。现在,很多经销商会挺到年后,但开春是葡萄酒传统的销售淡季,那时,会有更多的企业面临关店的选择。

  和部分白酒经销商一样,郭海冰的2013,实际上是从2012年11月开始的。

  他回忆说,当时,没有太多的数据,但隐约感觉到了行业的下行趋势,所以2013年的时候,所有的决策都“非常谨慎”,“我们需要想清楚,究竟怎么找上游资源和下游资源,找什么样的产品来面对消费者。”

  “寒冬,确实是寒冬,很冷,不是一般的寒冬,冷得厉害。”这是郭海冰对2013年“寒冬”的感受。

从高端到平民

  葡萄酒龙头张裕的业绩佐证了2013年的行业“不利”。

  1月17日,张裕盘中创下24.00元的低点,与2010年9月曾经创下的125.48元相比,已跌去73.55%,市值蒸发457.24亿元。

  为了不冒进,郭海冰原本打算在2013年开年就增加的新产品计划,延缓了大约半年。直到当年8月,国产葡萄酒“大佬”张裕开始加大进口葡萄酒代理业务的时候,郭海冰才开始了他的新产品计划。

  早在两三年前,那时候,葡萄酒商们日子还很好过的时候,“我就说,未来葡萄酒商能存活的也就5%-10%”。在郭海冰看来,如果做一个纯代理商实际上是没有多大生存空间的,要么能抓住上游的酒庄资源,要么能抓住下游的客户资源,要想办法占两头。如果把两头都打通了,那样会存活得更好。

  而另一家经营高档进口葡萄酒的经销商告诉记者,2013年走高端市场的经营者,压力最为巨大。这一年,关店的大多是趋于高端的酒窖、会所。

  趋于“平民”的、仓储式的,不但没关店,还扩张了。当然,身边也有少数葡萄酒商因为做不下去,选择放弃的。“因为产品单一、价格偏高、渠道单一等原因,在2013年这样的大背景下,只能不做,不做才能少赔。”上述酒商说。

  “我们现在也忙,也忙着发货,但客户变了,多是线上的客户,而以往,多是线下的团购大客户。保守估计,2013年线下团购销量基本下滑了50%。”郭海冰介绍。“其实,我们就是转型了,从线下零售商变成了网上零售商+线下零售商。”郭海冰说,所以销售量虽然增加了很多,但利润空间下降了。

  可现实是,仍旧有很多酒商在观望。“有一部分酒商想再等等、看看,想着会挺过去。在天津,观望的酒商比例能达到30%。”前述酒商称。

  他还强调,2014年,那些“高上大”的酒商只能放下身段,做较为大众的产品,并舍弃自己的利润率,才能活下来,否则,日子会更难过。

  面对2014,葡萄酒就趋势而言,销量还会增加的,只不过竞争将更加残酷,会有一大批酒商“死”掉。而那些线下销售不佳的酒商,也开始打算或者已经开始试水电商渠道。无疑,2014酒水电商将会大力发展,同时,竞争也将更加残酷。究竟有多残酷,也只能拭目以待。

  2014年,那些“高上大”的酒商只能放下身段,做较为大众的产品,并舍弃自己的利润率,才能活下来,否则,日子会更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