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葡萄酒寻求突破 小而美打特色牌也是一种突破
在国际葡萄酒专家眼里,中国偌大的葡萄酒产区中总有些出类拔萃的潜力产区有望成为如法国波尔多、美国纳帕谷一样的国际知名酒业地标,中国诸多产区在地理优势上有着不输于国外产区的亮点。近年来随着葡萄酒需求的增加,国内产区企业也在加大力度进行新的推广。
相比于中国白酒的产区划分,国产葡萄酒更有属于自己的声音。有数据显示,中国是世界上葡萄酒消费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但与之不成正比的则是,2016年国产葡萄酒年产量为113.7万千升,同比下降2.1%。这组数据无疑令市场与行业心痛,中国葡萄酒究竟差在哪里?
从张骞出使西域至今两千年来,国人对葡萄酒依旧存在很大的认知问题,认为国产葡萄酒的档次与质量都不及瓶身上满是洋文的产品。不信任的同时,也催生了中国葡萄酒自强的迈进。“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理论在200年后同样适用于国产葡萄酒的“奋斗”。但如今的中国葡萄酒更学会包容,学会虚心进取。
中国式的产区概念
对于中国这个年轻的酿酒国而言,真正形成产区概念不过短短30年。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以烟台产区为先导,继而河北的昌黎和沙城以及以通化为代表的东北产区陆续进入大众视野;90年代以后,新疆产区、河西走廊、宁夏贺兰山东麓产区也开始崛起;90年代末,作为扶贫开发计划的一部分,云南亦成为中国葡萄酒产区的一股新势力。而今只要翻看中国版图,从胶州半岛至河北、东北,再一路往西去往宁夏、新疆,继而向南直至滇藏高原,大大小小十几处产区的星星之火已经渐成燎原之势。作为世界上国土面积第三大的国家,幅员辽阔的国土也就注定路中国地域上可以分布各类葡萄与产酒地,而这些产区又在自己的演变中逐渐拆分与整合。
在葡萄酒专家眼里,中国偌大的葡萄酒产区中总有些出类拔萃的潜力产区将来有望成为如法国波尔多、美国纳帕谷一样的国际知名酒业地标。而带着这样的美好愿景,包括国际著名酒评人杰西斯.罗宾逊、米歇尔.贝旦,以及白马酒庄和伊甘酒庄庄主皮埃尔.勒顿在内一众葡萄酒专业人士都在近两年兴致勃勃地踏上中国葡萄酒产区。考察的结果也相当令人兴奋,中国诸多产区在地理优势上有着不输于国外产区的亮点。近年来随着葡萄酒需求的增加,国内产区的企业也在加大力度进行新的推广。
产区的“各抒己见”
30年的时间,国内主要产区的划分已经日渐清晰,国内有关葡萄酒酿造与种植的书籍也大多固化下来。然而,相对于欧美葡萄酒生产国的面积狭小,中国丰富多样的地理环境与风土决定了国内葡萄酒产区风土的多样性远大于欧洲,这也就使得产区划分远不像西方那样简单。多样性与独特性始终是行业专家们必须考虑的问题,而机会也正孕育其中。
大产区中的“小动作”
诞生中国第一瓶干型葡萄酒的昌黎,可谓是中国最老的产区之一,诸多中国葡萄酒知名品牌与葡萄种植地也汇聚于此,但一直以来,这些企业的名号更高于产区名称,而造成这样原因的只有一点,就是因为产区概念的不完善。例如作为同纬度同地域的河北卢龙在葡萄酒的酿制上有着自己的优势,名气却输于企业。
这就造成消费者拿起一瓶葡萄酒,无法从它的产地背书上找到任何优势。逐渐认识到问题的根本性后,作为传统产区的昌黎与卢龙进行了整合推广,“秦皇岛葡萄酒节”因此应运而生。以地理为划分标识,当地政府出面牵头,令产区概念通过官方的声音逐渐被消费者熟悉。《中国酒业》记者曾多次参加秦皇岛政府举办的产区活动,也渐渐感受到消费者对曾经品牌的追捧,和对产区的热爱与信任。
秦皇岛地区的亮点在于葡萄种植与加工酿造上,每家企业的推广都获得政府给予的帮助。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秦皇岛产区有针对性的做了一系列“爱上秦皇岛”的葡萄产区推介活动。秦皇岛葡萄与葡萄酒管委局的董主任表示:在推广上,政府作为企业的形象代言人,企业可以打着产区的旗帜进行推广,这一方面规束了企业的产区认知形成荣辱一体,同时也因为产区名气,成就企业发展的优势。未来秦皇岛产区概念的提出还会加大力度,同时秦皇岛下属的小产区概念。例如昌黎产区、卢龙产区、柳河河谷等区域认知,也会通过不停的办活动而推广。但这一切活动,都会挂着‘爱上秦皇岛’这一概念,由企业申请,产区管委局来进行。”
认识自我获得新发展
与秦皇岛产区不同的是,通化产区对于发展起步相对较晚的中国葡萄酒如何与世界葡萄酒强国竞争,提出了关键的意见。在与世界强列的竞争中,应该着重于发掘自身的风土特色,展现品质特色和风格魅力,赋予产区独一无二的个性价值,从而赢得市场的认可与地位。这便是中国葡萄酒当前所面临的转型创新问题,“中国风土”的产业发展方向应该更加清晰明确。
当前国内葡萄酒消费日趋成熟,真正具有风格特色和性价比优势的葡萄酒产品,逐渐成为市场的主角。这种改变对于国产葡萄酒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是升华突破的机遇所在。
通化葡萄酒产区和鸭绿河谷具有鲜明的“风土特色”,一方面是这里自然条件优越,出产极具代表性的冰葡萄酒;一方面这里有着深沉厚重的历史底蕴,为葡萄酒注入了更加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独特的人文价值。这些因素决定了通化葡萄酒产区和鸭绿河谷的巨大潜力。
近年来通化市委市政府重点发展葡萄酒产业,从葡萄的种植到葡萄酒加工,从品种的选育到产区确定,从酒庄建设到文化推广,都进行了全面的升级,目前通化拥有葡萄酒企业63户,发展酿酒葡萄5.6万亩,年产量5.8万吨。资料显示,通化产区地处长白山麓,通化葡萄酒以长白山野生山葡萄为主要原料,采用独特的传统工艺和先进的科学技术酿制而成,具有酒质醇厚幽雅、感观清澈透明、口味清香怡人等突出特点,尤其以“北冰红”品种酿制的冰酒,品质表现极佳,通化产区因此有望成为世界上冰酒优势产区。
亮点不断赢取关注
如果说新疆是个“新”产区,相信很多人会吃惊,毕竟吐鲁番的葡萄可是享誉千年。但事实上用在酿酒葡萄种植上来说,新疆地地道道的晚于上述两个产区概念形成的时间。随着国家开发西部而兴起的新疆、河套等产区在成型时吸收了大量国内外产区与种植经验。这里面积平坦广阔,更加适合于大规模种植与生产。虽然是个没有“童年”的产区,却成为与其他产区起名的优秀产区。这一方面得益于在产区形成前,企业有意识的推广产区概念,例如日照时间充裕等,同时在自主研究葡萄酒酿造的同时,大量有着酿造经验的国内外专家对此的关注,也令这个“新”产区有着不同的推广效果。
与此同时,新疆、河套等天山北麓产区对于国际赛事的热衷,也令产区文化与概念做到了前列。通过国际赛事的“镀金”,成就本土品牌与产区亮点,是当地企业不约而同的做法,这样的做法也令国内其他产区企业效仿学习。同时辅以做精品产品,酒庄概念,令产区牌的概念越发深入人心。
新疆当地近年来适时开展了一系列的产区推广活动,2015年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库尔勒市举办了新疆葡萄酒产业发展高峰论坛;2016年同样在库尔勒市,举办了新疆首届丝绸之路葡萄酒节,酒节邀请新疆各级领导、葡萄酒行业专家、葡萄酒企业代表以及新闻媒体参加,共同商讨新疆葡萄酒产业以及产区品牌发展。
当地目前已经成立了自治区葡萄与葡萄酒局、葡萄酒专业委员会、自治区葡萄酒产业技术研发中心、自治区葡萄酒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葡萄酒产业协会等组织机构,确保发展有组织,做事有人手。同时积极研究制定对产业种植、生产加工和流通环节的政策和资金支持,提高产业各环节的工作动力和投资热情。尤其在流通环节给以资金支持,以消费拉动产业链发展,提高葡萄酒产业附加值。
为提升新疆葡萄酒品牌知名度,新疆自治区政府支持企业通过报纸、电视台等媒体进行品牌宣传,在新疆电视台进行宣传的,按当年宣传费用的10%给予补助;在中央电视台进行宣传的,按当年宣传费用的20%给予补助。并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国际各类大型展会、交易会、博览会等进行品牌宣传的,给予组织单位和企业参展费用的补助,参加新疆举办的糖酒商品交易博览会的企业也可给予展位补助,以更多吸引区外企业来疆参展。
为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水平,新疆正在制定并将出台《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葡萄酒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种植基地面积将达到100万亩以上;各类葡萄酒生产企业和酒庄从现在的126家增长到500家以上;葡萄酒产值十三五末突破200亿元大关。
中国葡萄酒的产区概念正在如火如荼中迎来升级,总体来说,越来越多的产区政府把葡萄酒产业的建设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加大对葡萄酒产业发展的倾斜力度。这一点不仅与中国十三五发展整体规划有着关联,更多是市场需求的导向,在未来,与国际化接轨的越发频繁的同时,中国葡萄酒的产区将会通过学习与借鉴多元的形式出现。产区规划也从原来的求大、求全,向“小而美”的专业化、个性化演化。未来,相信会有更多特色鲜明的精品产区与产品呈现在全球消费者面前。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关于酒的知识和招商信息,欢迎进入糖酒网继续阅读。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改。文章内容不代表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