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酒界定不明 容易涉虚假宣传
近几年,酒业迎来“大健康”风口,保健酒行业扩张迅速,包括五粮液、泸州老窖等在内的多家白酒企业先后推出保健酒产品。业内分析认为,和白酒等酒种相比,保健酒定位细分小众,市场容量有限。饮用保健酒需要长期的消费者教育和市场投入,不能一蹴而就。
此外,伴随着市场升温、产品普及率提高,保健酒行业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一位业内人士告诉新京报记者,目前整个行业对于保健酒缺乏明确定义。添加了某些药材原料,饮用后能达到某种功效,对人体有保健作用的酒,都被称为“保健酒”,但其中取得了国家保健食品认证“蓝帽子”的很少。
新京报记者走访市场发现,药酒、人参酒、果酒、竹酒等均被归类为“健康酒”、“养生酒”。据不完全统计,包装上标注有保健食品专用“蓝帽子”标志的产品不足半数。
更有不少“保健酒”曾被监管部门检出“伟哥”等违法添加成分,产品品质令人担忧。
2015年9月,国家食药监总局通告称,在各地执法检查中共发现51家企业在69种“保健酒”、配制酒中违法或涉嫌违法添加西药西地那非等化学物质。2016年11月,西安市某酒业公司生产的豪王酒,同样检出西地那非成分。
此外,企业间互相模仿,产品“功效”也大同小异,其中大多数产品均宣称“壮阳、强身健体、抗免疫、抗疲劳”等,甚至虚假广告现象也屡见不鲜。
2015年9月1日起实施的新《广告法》对保健品宣传作出明确规定:除药品、医疗器械、医疗广告外,禁止其他任何广告涉及疾病治疗功能。
但据媒体报道,去年金嗓子旗下“老土司元春酒”官方商城将其归为保健品,并将其功效描述成“有益气、养血、助阳、滋阴等,既享杯中之乐,又可强身祛病”等。而实际上,该款白酒并无“蓝帽子”标志。
此外,诸多“保健酒”在宣传中明确提及或暗示具有“改善男性性功能”的作用。然而,我国从未批准具有“改善性功能”的保健食品,此类广告均属虚假宣传。
白酒营销专家蔡学飞表示,随着国民健康消费趋势的不断发展,保健酒成为未来酒企拓展的一大方向。而推出安全、优质、生态、健康的产品,差异化经营才是保健酒的突围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