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冷库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
重庆:西部最大低温冷藏物流中心于2011年竣工
重庆市首批重点物流项目—重庆万吨冻品交易市场扩建工程在大渡口区茄子溪正式启动。该项目投资额为6个亿,在现有规模的基础上,拟扩建低温冷库6万吨、干仓2万平方米、交易门面11.2万平方米,新建2.5万平方米的信息和电子商务中心,改造(大修)冷库2万吨,配套建设2万平方米的货区和回车场。扩建工程于2011年竣工后,该市场将成为集低温食品交易批发市场、仓储、配送、加工、展销和电子商务于一体的西部最大的低温冷藏物流中心,低温冷库容量将达到10万吨,市场交易额将突破150亿元。
武汉:全国最大单体冷库落户武汉
8月8日,全国最大的单体冷库——四季美农贸城30万吨冷库向全国招标设计方案。据悉,明年底,冷库一期投入使用,除满足汉口北市场群内农贸产品的“保鲜”需要外,还可为市内一些市场提供服务。该冷库包括恒温库、低温库、速冻库、恒温加工车间等多个子冷库。其中,特有的恒温库储存温度一般在 8℃— 15℃,是储藏果品、蔬菜、花卉和其他易腐易烂商品最佳的商储设施。据测算,按武汉市每人每天消费农产品的平均值计算,全市至少需要100万吨冷库储藏能力才能满足市场需求。而目前在武汉,算上万吨、肉联等几家大型冷库,以及一些分散的小型冷库,现有储藏量不足50万吨,冷库缺口巨大,30万吨冷库投入使用后将极大弥补市场不足。
海南:2009年海南将新建25个冷库全省冷库可促增收14亿元
2009年海南省将新建冷库25个,新增冷库容量3万吨。据了解,近年来,海南省委、省政府对瓜果菜冷库建设十分重视,列为全省重点民生工程之一。去年,海南省政府从新增财力中安排2000万元支持冷库项目建设,补贴冷库企业27家。目前,全省冷库容量已经达到了10万吨,冷藏保鲜能力达到了200万吨以上,可直接为农民和企业增收14亿元。
区域分析
我国冷藏库容量较大的地区为:
(1)环渤海经济区:山东、河北、辽宁、北京、天津。其中山东省已达到100万吨以上,北京约为30万吨;
(2)东部沿海地区:浙江、江苏、福建、上海。其中浙江也已达100万吨以上,江苏约40万吨,上海约为42万吨;
(3)广东约62万吨、广西;
(4)中西部的湖北、四川、陕西;
上海人均冷库占有量仅为发达国家5%左右,现有冷库企业150多家,42万吨容量的冷库,其中冻结食品贮存库有32万吨,生鲜食品贮存库10万吨,70%的冷库接近30年库龄。上海日平均消费农副食品近2万吨,其中相当部分要进入冷莲物流系统。预计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国内外到沪参观游览人数将达到1.4亿人次,到时冷藏食品物流需求旺盛,上海的冷链物流也将以惊人的速度增长。上海市目前5400多个连锁超市、大卖场、便利店、饮食店等的冷链商品销售持续增长,预计上海市冷冻冷藏食品年消费量将以8%以上速度增长。医药、轻工、化工、电子等行业对低温物流的需求也在增长。
江苏常州这块市场的明显特征就是生产冷库的厂家比较集中,但大部分属于中小型的,而今年的销售情况也还算平稳,没有太大的波折。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常州的用户比较喜欢做长期的生意,不会轻易更改厂家,所以常州的绝大部分冷库厂家主要还是靠广告和关系来做市场,有时也会接手一些工程项目,来扩大自己产品的影响力。
随着珠三角地区现代物流总量规模的持续扩大,作为现代物流业的支柱基础,仓储业也得到强劲发展。尤其是冷链物流、冷库建设得到长足发展,截止2009年,珠三角地区内成一定规模的各类冷藏库容总计约100万吨,按3000顿以上统计,广州与深圳分别占30%。
虽然,由于受经济危机影响,珠三角地区也受到一定的冲击,但是2010年广州亚运会的举办,将带来210亿元的物流需求。广州、深圳等珠三角的冷链物流发展非常迅速,而且逐步走向规模化、专业化。
未来10年内,我国的冷藏车年均将增长28%以上,冷藏库年均增长30%以上。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从冷饮、肉制品、蔬菜水果到鲜花、医药、电子产品,令许多人尚感陌生的“冷链运输”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即便如此,从整体冷链体系而言,中国的冷链物流还未形成体系,无论是从中国经济发展的消费内需来看,还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都十分明显。进入21世纪后,我国一些经济较为发达或者食品资源较为丰富、集中的地方,冷链物流体系已初步建立和运作起来。2009年甲型流感以及前段时间的乳业危机,促使了国家对食品安全和政府监管前所未有的重视,在食品供应链条中有着重要地位的冷链物流迎来发展机遇。同时,中国庞大的市场需求与零售业的发达,要求对生鲜产品执行严格的物流供应标准,也进一步促进了冷链物流服务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