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专用汽车的生产现状
我国的专用汽车行业经历了近30年的发展,已具有一定的规模;特别是1983年以后的10年专用汽车的发展一直保持较高的速度,年平均增长率在24%以上。1992年的产量达到17.22万辆,约占当年载重汽车产量的26%.
目前,我国专用汽车生产厂家大致可分四类:一是生产基本型汽车的主机厂,从1992年统计的专用汽车产量看,主机厂(实际是汽车集团、公司下设的分公司或分厂)生产的专用车已占专用汽车总产量的53%,这个比率正在增长;二是专用汽车的专业生产厂,在主机厂提供的汽车底盘上进行改装,这是目前我国专用汽车生产的主要形式,其产量约占46%,三是非专业生产厂,如客车、航天、航空、造船及军工厂等在生产其它产品同时,也生产专用汽车,四是一些部门的修理厂,根据用户需要也改装少量专用车。
据1994年“汽车产品目录”统计,全国生产专用汽车企业有759家;专用汽车种类已达121种类,700多个品种。1992年我国专用汽车年产量达到17.22万辆,其中以厢式车和自卸车比例最大,分别为7.3万辆和6.43万辆。
综上所述,我国专用汽车生产近10年来虽然发展速度很快.成绩巨大,但纵观国内经济发展需求和世界工业发达国家专用汽车发展趋势,我国专用汽车的品种还比较集中、单一,数量和品质还远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因此,不断开发新产品,增加产量和品种,提高产品品质是摆在专用汽车厂家面前的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专用汽车发展遇到的主要问题
毋庸置疑,我国专用汽车发展还存在着一些严重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我国专用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
首先,研发能力不强,同质化现象严重。我国目前除自卸车、半挂车、厢式货车等专用车批量较大外,其它技术含量较高的专用车大多是小批量多品种,开发新产品及技术改造投入大,见效慢,收效小,加上大多数企业缺乏资金,不愿做长期投资,于是采用简易的工艺装备,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致使产品质量难以有较大的提高。资金缺乏、技术投入不足,更容易走上仿造之路,大多数企业都是仿造国外车型,然后再相互模仿,同质化现象十分严重。
其次,专用底盘缺乏。目前国内基本上没有一家专业生产专用汽车底盘的企业,国内800多家专用车生产厂家生产的各类专用汽车中,大多数是在普通载货车底盘的基础上改装而成,而在这些企业中又大多数为外购底盘进行改装生产的中小企业,机械化程度低,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与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这一现状极大地制约了我国专用汽车的发展。
第三,产品结构不合理。目前,我国专用车的市场份额占全部载货车的40%,与发达国家专用车70%以上的市场份额相比,仍有很大差距。目前国外载货类专用车中,轻、中、重型比例为3∶4∶3,而我国目前仅为3∶5∶2,中型专用车多而重型专用车少。产品结构的不合理与日益增长的多样化、个性化的用户需求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第四,行业集中度较低,专用汽车生产企业不“专”,专用汽车生产存在散、乱、差的现状。1个产品有几十家甚至几百家企业生产,以及1家企业又生产很多种产品;而发达国家,1个产品最多3?5家企业生产,1家企业最多只生产几种产品。相比之下,我国专用汽车行业集中度较低,专用汽车生产企业不“专”。
第五,现有专用装置的开发能力和制造水平对专用汽车限制较大。我国专用汽车专用装置的关键件总体水平不高,如液压件、泵类、阀类、控制仪表等还未达到较高的技术水平,仍需进口,制约了高水平专用汽车的开发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