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牌”打得有点乱
食品“牌”打得有点乱
省工信委食品处有关负责人为我们算了这样一笔账:2009年,我省水稻产量1574.5万吨,而全省的水稻加工能力却将近2000万吨;大豆产量591万吨,而大豆的加工能力却达到2100多万吨。加工企业因原料短缺“吃不饱”的现象在食品行业十分普遍。省工信委食品处在调研时发现,仅在同江市就有四五家米厂举步维艰,濒临倒闭。
我省是农业大省,农副产品资源比较丰富。2009年,全省粮食总产量达到4353万吨,猪、牛、羊肉产量156.6万吨,牛奶产量528.7万吨,蛋产量101.9万吨。如此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却满足不了食品加工企业的需求,其原因何在?
据省工信委食品处有关人士介绍,我省食品企业不乏九三油脂、完达山乳业、飞鹤乳业这些大的知名企业,去年我省规模以上的食品工业企业就已达到905户,其中主营业务收入亿元以上的企业达到241家,占本行业户数的26.6%。但这并不能掩盖这样一个事实:从总体上看,黑龙江食品企业规模仍较小,且布局比较分散,食品企业的精深加工能力还很弱。
食品小企业遍布省内大小村屯并非耸人听闻。我省的许多乡镇甚至村屯都有自己的米面加工企业,有些仅能称其为“小作坊”。但就是这些小的食品加工企业对食品工业发展是一个强力的冲击。小企业互相竞争压价搅乱了市场,而其造成的巨大的资源浪费更与食品工业的健康发展格格不入。
这副“牌”必须得“洗”
从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越来越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的角度考察,食品工业正在由传统产业开始向新兴产业转型。而食品工业作为支柱产业,对我省的经济发展举足轻重。实现黑龙江省食品工业由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的转变,让生产经营方式落后的小企业“下马”,是必经之路。
有关专业人士说,我省食品工业要实现由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转变,整合资源、培育龙头企业是必由之路。仅从乳品企业看,目前我省有137家乳品企业,产值在5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有82家,只有对小企业进行整合,吊销不合格企业的营业执照,对没有奶源的弱小企业进行清理,才能腾出更大的发展空间,使龙头企业在有序竞争中健康成长。
据透露,目前,国家关于乳制品企业的审核清理工作正在征求意见中。我省也在酝酿着乳制品及食品工业的重新“洗牌”。比如说,乳品行业要打造一批超100亿元、50亿元的企业,以龙头企业拉动全省乳制品行业有一个质的飞跃。大米加工业通过集中整合资源、市场和品牌,建立一批30万吨、60万吨、100万吨以上加工能力企业,延伸产业链条,推进产业向高精、安全、绿色方向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洗牌”应讲究门道
号称朝阳产业的食品工业,如何使自己的发展之路洒满阳光?有关专家给出如下答案。
改变昔日食品工业无序竞争、自由发展、推着干的状态,需要科学谋划食品行业系统长远的发展之路。专家认为,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我省在食品产业规划上要有所侧重,立足资源优势,促进产业升级。研究制定引导和鼓励政策,做好引导和服务工作,促进食品企业间的合作与兼并重组,对年销售收入在亿元以上的重点龙头企业,通过合资合作、产权转让、收购兼并、租赁承包等方式,开展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的联合与合作,打造能带动行业跨越发展的企业集团。要采取有力措施,制定相应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延长、拉伸产业链条,从根本上解决我省原字号产品多、附加值低的问题。
龙头企业的做大做强,为区域性品牌的创立提供了前提条件。目前,我省食品行业的品牌影响力还很弱,带动作用不强。仅就大米而言,就有五常大米、响水大米、金秋米业等诸多品牌。打造区域性的品牌,体现区域优势与特色是黑龙江食品工业提档升级的有力步骤之一。当前,吉林省打造的“长白山生态区”品牌,将长白山地区生产的产品统一冠名,从而提高区域品牌承载力与知名度,市场反响颇佳。这对我省食品行业的发展是一个很好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