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啤酒大麦应走产业化经营道路
我国是“世界啤酒第一产销大国”,但其主要原料啤酒大麦和酒花及制品却满足不了啤酒工业迅速发展的需求,仍需要从法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大量进口,特别是啤酒大麦,进口量一直维持在60%—70%,造成我国啤酒工业对进口原料的过度依赖。
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并非啤酒大麦在中国的产能不够。据统计,2008年我国啤酒大麦总面积达到1260万亩,预计总产量在500万吨以上,而国内总需求量约为450万吨,造成国产啤酒大麦供给过剩和厂商需求依赖进口这一矛盾现象,正如《中国啤酒大麦生产发展规划》中所指出的,国产啤酒大麦的市场竞争力弱,“优良品种的数量不足,栽培技术欠优化”,“质量不稳定”,“综合成本偏高”,“产业化经营滞后”。这4个具体问题涵盖了啤酒大麦生产系统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也就是说国产啤酒大麦尚未形成优化的产业系统。
啤酒大麦是由农户种植、麦芽厂加工成麦芽再销售到啤酒企业的特种农作物。多年来,我国农户、麦芽厂、啤酒企业各自为战,缺乏协调,啤酒大麦种植面积、产量、质量、规格、技术、价格的多重不稳定,麦芽产能与需求的不协调,最终导致啤酒企业不愿意使用国产啤酒大麦。
反观国外啤酒大麦生产大国,无不具备完备优化的产业系统。以法国啤酒大麦为例,尽管法国啤酒大麦价格高,但却是世界上大麦和麦芽的第一大出口国,我国每年都要从法国进口大量啤酒大麦,这正是由于其在科研机构、研发成果、优秀品种培育、种植贮存加工工艺、评定标准、完整产业链系统、环环相扣的质量保证体系等各方面享有较高的国际声誉的原因。
在从生产到收购环节的质量控制与管理过程中,法国的农业合作社起到了关键性的主导作用。农业合作社是法国农业生产体系最基本的组织形式,也是广大农户与全球化大市场联系的桥梁。农业合作社的育种专家每年都会根据市场导向选择受麦芽厂、啤酒厂欢迎的品种并进行试验,然后推荐给粮农进行大面积种植,还经常组织多项内容的培训转摘于华夏酒报·中国酒业新闻网,以提高粮农的种植水平和经济效益。合作社在收购啤酒大麦时,会严格按照与粮农签订的合同中规定的品种、质量执行,包括品种纯度、蛋白质含量、颗粒度和水分等各项指标,确保品质优良。在储运环节,法国有专业的储运公司对质量进行控制与管理,对啤酒大麦进行接收、入仓储藏、出库运输时,一切围绕产品的踪源性来管理,确保储运过程中质量不发生变化。正是这一完备的产业化系统,保证了法国啤酒大麦的丰富品种和优良品质,维护了粮农的生产积极性,保障了粮农的技术、信息需求和经济利益,形成了啤酒大麦产业良好的发展态势,值得我们借鉴。
啤酒大麦具有生育期短、早熟、丰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因而非常适合在气候条件相对恶劣的地区生长。对于这些地区的农民来讲,它既是传统产业,又是核心产业,它的良性发展对农民增产增收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的啤酒大麦主要有三大产区。一是西北地区,集中在甘肃、新疆、青海、宁夏等省区;二是江浙地区,主要是浙江、江苏等省;三是东北地区,有内蒙古、辽宁、黑龙江三个省区。另外,近几年来,西南地区云南、贵州两个省区发展也比较快,开始形成了第四个集中产区。但与国外啤酒大麦生产大国相比,我国啤酒大麦生产仍然存在品种较单一、技术较落后、品质不稳定、生产成本偏高、信息不对称、生产方式及购销市场较混乱的问题,未形成完备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其根本症结在于小农户分散的小规模兼业生产经营方式与大规模生产的加工业对原料成本及质量要求的矛盾。
著名啤酒大麦专家、北京农学院白普一教授认为,要优化我国啤酒大麦和麦芽的生产与市场,涉及的因素很多,根本就两条:一是“三确立”,即确立最适宜种植区,确立最适宜品种,确立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二是实行“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场或农户”的产业化经营。避开粮棉油高产区,立足于粮食生产和农业生产的边缘地区,建设永久性的啤酒大麦专业产区,从生产上稳定下来;在啤酒大麦产区,利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来协调产销关系,从经营上稳定下来。
作者:彭瑶 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