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国际货币体系呼声合乎情理得到响应
新华社北京3月31日电(新华社记者金旼旼 谢鹏)在二十国集团伦敦金融峰会开幕前夕,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发表了改革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观点,并专门撰文予以阐述。中国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中国财政部长谢旭人近日也在不同场合发表了类似言论。
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三大经济体、第一大美元资产储备国。在全球经历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世界经济明显下滑的情况下,中国政府发出改革国际货币体系、保持全球金融稳定、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呼声自然合理、不容忽视。这在国际社会引发强烈反响,得到许多发展中国家、国际组织和知名经济学家的支持。
周小川认为,此次金融危机爆发并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蔓延,反映出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和系统性风险。创造一种与主权国家脱钩、并能保持币值长期稳定的国际储备货币,从而避免主权信用货币作为储备货币的内在缺陷,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理想目标。
周小川进而建议扩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特别提款权的使用范围,积极推动在国际贸易、大宗商品定价、投资和企业记账中使用特别提款权定价。
中国财政部部长谢旭人日前也表示,改革国际金融体系应当要加快推进多元化国际货币体系建设,努力发挥多种货币的作用,共同支撑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
中国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近日在英国《泰晤士报》发表署名文章指出,中国在确保资金安全和合理收益的前提下,支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增资;当份额出资不足以解燃眉之急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可启动发行债券方式,中国将参与认购。
中国官员的上述建议得到众多发展中国家、国际组织以及知名经济学家的支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卡恩表示,中国方面提出探讨创造一种可以替代美元的新型国际储备货币的建议是“合理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一副总裁利普斯基也认为,这是一项“非常严肃”的建议。
俄罗斯总统助理阿尔卡季·德沃尔科维奇30日说,俄罗斯与中国在有关国际金融体系改革问题上“立场相近”,两国都积极支持逐渐采用“超主权储备货币”。俄方还表示,“超主权储备货币”建议已获得巴西、印度、韩国和南非等主要新兴经济体的支持。委内瑞拉财政部长阿里·罗德里格斯30日也表示,面对美元走软和美国经济不稳的状况,有必要创造一种新型货币来替代美元进行国际结算。
由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瑟夫·斯蒂格利茨领导的版权中国酒业新闻网一个联合国专家小组日前呼吁,使用一篮子主要货币,建立新的国际货币体系,应当成为重建国际货币体系中长期改革的一部分。斯蒂格利茨在回应周小川的建议时说:“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替代美元是改革的最快途径。”英国《金融时报》首席评论员马丁·沃尔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称,世界需要远离单一国家货币储备体系。
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本质上是美元本位制,美元具有主权货币和国际货币双重身份。美元的国际供给直接取决于美国的国际收支状况,也取决于美国国内经济政策和本国利益需求。这种货币体系缺乏国际约束和协调机制,容易导致美国滥用美元主导地位向外转嫁风险。在目前的国际经济环境下,美元的发行机制更应受到约束。
美国是这场全球金融危机的发源地,为了拯救本国金融行业及刺激经济,美联储采取了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开动印钞机,不断向市场输入美元流动性。这导致了美元汇率近期的大幅波动,给大量持有美国国债和以美元为主要储备货币的国家带来很大风险。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员邹平座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指出,如果一种货币汇率具有高度波动性,那么它就很难担当国际储备货币。从1944年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以来,美元相对黄金明显贬值,这给全球经济带来不稳定因素。建立国际货币新秩序,是全球应对金融危机的客观需要。
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也认为,长期来看,不能再维持当前的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必须改变由一个主权国家主导国际货币体系、由一个主权国家央行决定国际储备货币发行而全世界被动接受的局面。
必须指出的是,中国的建议并不是要在短期内取消美元的主要国际储备货币地位。并且,将美国排除在外的任何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措施也都是不现实的。中国驻英国大使傅莹在接受英国广播公司采访时说,关于建立新的全球储备货币的争论由来已久,中国并未要求取代美元。
从长远看,全球需要建立不依赖于美元的新国际货币体系,但从现实看,美元崩溃会导致全球经济硬着陆,反而影响世界各国的利益。并且,美元之所以能够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占主导地位,还与美国经济和金融的核心竞争力等多方面因素有关,这也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市场选择过程。
因此,周小川指出,重建具有稳定的定值基准并为各国所接受的新储备货币可能是个长期内才能实现的目标。改革应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循序渐进,寻求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