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不左顾右盼的张铁山
“总”印象
张铁山
金星啤酒集团董事长
语录
名牌是什么?就是企业对消费者的一种质量承诺。这样说来,中国名牌实际上是金星背上的一个“金十字架”。
张铁山坐在记者的对面,神采飞扬评论着北京奥运会的一场排球赛。
虽然看比赛到深夜,但早上六点,他照样早早起来了。只要在郑州,早上7点到9点,必定要去工厂巡视,这是他20多年雷打不动的习惯。
这真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人。不懂啤酒,却接下一个亏损的啤酒厂;别人并购扩张,他却 “独资建厂,自我复制”。他用20年的时间,凭借着独辟蹊径的第三条道路,走完了世界啤酒巨头几十年才能走完的路。
“假如周遭的人都劝你不要做某件事,甚至嘲笑你根本不该去想,就可以把这件事当做可能成功的指标。事实是,这世界从不曾有哪个人是只靠从众而成功的。”这是投资大师罗杰斯说给女儿的一番话。同样的话放在张铁山身上,也许刚刚好。
咬断尾巴
把100吨不合格啤酒全部倒掉
有人说,这个世界,离经叛道的人才会更容易成功。
1985年,30岁的张铁山承包了亏损多年的村办啤酒厂,这就是金星啤酒集团的前身。在此之前,张铁山从没有接触过啤酒行业。
但他是个喜欢思考和观察的人,还天生有一股敢冲敢闯的拼劲。他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在厂里转悠,跟工人和销售人员聊天,他发现,让企业负债累累的有人的因素,但最关键的,是质量没上去。
张铁山做出了一个离经叛道的决定:把仓库里不合格的100吨啤酒全部倒掉。许多人都觉得他疯了:啤酒虽然不合格,但降价处理还能卖。100吨啤酒就是十几万元,对欠了一屁股债的企业来说可是一大笔钱。即使不卖,分给员工做福利不好吗?
张铁山当着工人的面倒掉了第一瓶酒,他噙着泪说:“人只有咬断自己的尾巴才能站起来。如果还抱着幻想砸自己的牌子,只有死路一条!”
置之死地而后生。张铁山用一种近乎残忍的方式,把质量种在员工心里,“零缺陷”的产品质量意识和高效的人才引进机制让金星稳步成长。
1986年,走出倒闭阴影的金星年产量从2000吨增长到一万吨,1993年以8万吨位居河南第一,1998年突破28万吨,挺进全国十强。金星就这样以每年几个台阶的速度跨越式奔跑。
自找“死路”
在没有喝啤酒习惯的地方做啤酒
1998年,即将大开国门进入WTO的中国,啤酒市场竞争几乎到了白热化状态。百威、嘉士伯、SAB等洋品牌纷纷进入,青岛、华润等啤酒巨头也开始大举并购。张铁山预感到,规模化、集团化的垄断竞争,对中国所有的啤酒企业都是一场劫难。“金星要想生存,就必须走出去,抢搭上这班船。”
衡量了自己的实力,他把目光放到了相对平静的西南。1998年夏天,张铁山带着两个助手来到贵州。
在安顺市最繁华的夜市上,整整一个晚上,夜市上只出现了三个空啤酒瓶,其中两个就来自他们。两个助手气馁了:“来这没有喝啤酒习惯的地方做啤酒,岂不是自找死路?”
张铁山却下决心要在这里建厂,他给部下的理由有三点:在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同啤酒三大巨鳄竞争,金星还嫩一点。现在的西部,就像几年前的深圳,是国家大开发的前夜,到那里能享受更多的优惠政策。最后一点,也是最关键的一点,贵州省一年啤酒的产量才10万吨,人均消费不到全国的十分之一,利润空间远远大于河南,这就是商机!
事实证明张铁山的战略是对的。金星在贵州的工厂当年建成,当年就实现了赢利。贵州分厂如今成为金星布局西南市场的关键棋子。金星贵州公司也成为当地效益和口碑双佳企业,贵州姑娘都以嫁给金星员工为荣耀。
拒绝传奇
从草根到明星,稳健走好每一步
2007年,以生产百威啤酒而扬名世界的美国AB公司派出技术专家给金星做了一次试验:他们把世界最顶级的某品牌啤酒倒进贴有金星啤酒商标的瓶子里,而将金星啤酒装进对方啤酒瓶中,请上百位啤酒爱好者品尝评价,大多数消费者评价是:国外品牌啤酒瓶中的酒最好喝。
“独资建厂、自我复制、小步快跑”,这就是金星不同他人的模式。20年间,金星从一个年产2000吨啤酒的小厂蜕变成拥有16家分公司,年产量150万吨的大型集团公司,跻身青岛、华润和燕京之后的中国啤酒行业四强。
“独资建厂,自己购买土地和生产线,一切都是新的,避免了低价兼并,高价消化的弊端。”张铁山说。
这种独特的运作个性引起了世界顶级财经杂志《福布斯》的关注。2006年,素有“世界经济晴雨表”之称的《福布斯》以《挑战啤酒大腕》为题指出:金星啤酒的运作个性和实践证明,即便没有雄厚资金的支持,出身草根的地方性品牌也可以拥有全国版图,而且始终保持赢利。
盛名之下的张铁山,却开始要求部下要有归零的心态了。他和部下谈论自己刚看的奥运男排比赛:“男排平时在东南亚看起来水平好像也不错,但一旦和世界一流球队交锋就败下来了。这说明啥?人不能低水平循环,不能自己跟自己比,要走出去,看世界一流的动态。”
一次一个记者采访张铁山,第一句话就是:“金星现在功成名就了……”张铁山马上打断他:“没有,我们现在才第四名,就跟奥运会上的运动员一样,连领奖台还没站上去呢。”
“金星没什么传奇的故事,也不想用传奇来神话自己。金星只是稳健地走好每一步,在平淡中验证自己的功力。”张铁山说。
对话张铁山
记者:很多人都说您是个敏行讷言的人,是这样的么?
张:也许是吧,我一般不说空话。人嘛,夸夸其谈太多了,做的可能也就少了。
记者:金星能走到今天,您觉得有几个关键词?
张:最主要是得专心。做企业要有大方向感和大事业心,生意做大了面临很多投资诱惑,不能这也干,那也干,否则啥也干不好。23年来,我们抓质量、引人才、更新技术,都是围绕啤酒这个主题。
记者:您曾说过已经为金星失眠20年了,如何看待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