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世界

首页 > 企业动态 > 企业人物 >

企业人物

撖建平:沙窝里建起葡萄王国

华夏酒报 2009-05-08 10:32 企业人物
撖建平,男,53岁,曾经是乌海市地产大亨,现任内蒙古汉森葡萄酒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曾获得中国沙产业十大新闻人物,2008年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十大新闻人物,内蒙古经济新闻人物,乌海市红十字会爱心企业家等等荣誉称号。 低调、实干是他的秉性。为社会创造财富是他

 

 撖建平,男,53岁,曾经是乌海市地产大亨,现任内蒙古汉森葡萄酒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曾获得“中国沙产业十大新闻人物”,“2008年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十大新闻人物”,“内蒙古经济新闻人物”,“乌海市‘红十字会爱心企业家’”等等荣誉称号。
  低调、实干是他的秉性。“为社会创造财富”是他的奋斗方向。

  内蒙古乌海,荒漠性草原地区,这里是沙尘暴的源头,生态环境脆弱。这里地处北纬39度,平均海拔1150米,位于贺兰山东麓北端,同时拥有炎热少雨的夏季、长日照时间以及沙性的土壤,昼夜温差大。正是这些特殊的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赋予了乌海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非常适合葡萄的生长。

  乌海一直有着种植葡萄的传统。这里出产的葡萄甘甜爽口,是远近闻名的特色果品。

  在20世纪90年代,乌海政府开始鼓励农民大量种植葡萄,种植面积很快就发展到了上万亩。但是,当时乌海市没有成规模的葡萄加工企业,因而葡萄销路不畅,出现了三次大面积种植和三次大面积砍伐。后来,政府也曾扶持过几家葡萄酒生产厂家,但最终都以失败告终。此后很长一段时间,乌海地区无人再敢进军这一产业。

  内蒙古汉森酒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撖建平却在这里种植了1万多亩葡萄,建起了12000平方米、总投资9000多万元的葡萄酒灌装生产标准化基地和年生产能力2万千升的葡萄酒厂,带领1000多户农民增收致富,每年为国家创税近千万元。

  地产大亨的转身

  撖建平的姓氏“撖”字是一个比较生僻的字,与“汉”字同音。

  “我56年出生,三年自然灾害、文革动乱、上山下乡……该经历的都经历啦。”撖建平说。

  撖建平的成长,经历了三个十年的重要阶段:第一个十年,作为知青到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当时为伊克昭盟东胜市)下乡,在氧气厂当工人、技术员;第二个十年,在原伊克昭盟无纺布厂任厂长和党委书记;第三个十年,在乌海市人民政府驻呼和浩特办事处任主任。

  这30年丰富的人生阅历让他对社会、对人生有了自己的见解,他常对人说“人生的价值,在于为社会创造财富”。于是,在接下来的10年里,他开始为实现他的人生价值而奋斗。

  2001年,46岁的撖建平告别了政府机关的“铁饭碗”,下海组建了中孚房地产有限责任公司,投身于乌海市旧城改造建设。当时,他的想法只有一个:让乌海人都住上宽敞的楼房。

  随后,中孚新村、中孚装饰城、中孚时代超市、中孚广场等大手笔的开发项目,开创了乌海市房地产业的一个个先河。

  2004年,在撖建平的倡议下,乌海市房地产商会宣告成立,会员单位30余家,大家一致推选他任商会会长。在撖建平的主持下,商会出台了《乌海市房地产行业自律公约》。撖建平积极和各会员单位联系、沟通,解决行业内存在的问题,在规范房地产市场、平抑房价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就在他的房地产事业发展得顺风顺水的时候,撖建平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惊讶的举动,一掷千金,种葡萄,酿葡萄酒。

  撖建平做这个决定有三个重要的原因:其一,完成哥哥撖生平未完成的心愿;其二,改善乌海的生态环境;其三,中国葡萄酒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我首先觉得葡萄这个产业是个朝阳产业、健康产业,更主要的是它可以治理环境、治理沙漠,可以改变乌海的生态环境。酿造葡萄酒也是一个发展前景非常广阔的产业,可以作为一个百年产业,长期做下去,同时也可以带动广大的农牧民和一些企业家们来共同地做这个事。”撖建平是这样认识他的葡萄与葡萄酒产业的。

  沙海中的葡萄绿洲

  撖建平带头种植葡萄和梭梭等经济作物,植树造林绿化荒漠,开发利用沙生植物资源,使得对沙漠的治理,从单纯的防沙固沙,到全面开发利用沙漠资源。

  在他的带头示范下,其他企业和个人也积极参与了进来。如今,他们在乌海市共计改造沙漠十余万亩,大大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为国家节约了上亿元投入。

  撖建平把过去开发房地产的上千万资金全部投入到了种植葡萄和改善生态环境的事业中。用他的话说:“这项事业虽然投入大、见效慢,但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群众居住环境,值!”

  过去,葡萄销售难的状况,曾经伤了很多葡萄种植户的心。从2004年开始,汉森酒业实行“种、产、销”一体化、“公司+农户”的协作方式;在葡萄收购方面,以高出市场价0.4元/千克的价格全数收购当地全年的葡萄;并实行了定单农业,和农民签订了10年的订单合同,保证葡萄的收购价高于市场价,给种植葡萄的农民吃了定心丸。

  一串串葡萄让乌海农民的收入增加了。乌海市海南区巴音陶亥乡的葡萄种植户吴华仁说:“我种的葡萄过去不好卖,自从汉森开始收购以后,这个葡萄就好卖了,价钱也好,挺讲信誉。我现在光种酿酒葡萄一项,一年就能收入个3万来块钱吧。”


  对于葡萄种植这一基础工作,撖建平的想法是,他全部收购农民种植的葡萄,解决农民销售难的问题,并依靠葡萄加工业这一龙头,保障葡萄种植业良性发展,通过产业升级来保护自然环境、改善生态环境。《华夏酒报》记者了解到,仅此一项,每年就为国家创税近千万元,带领1千余户农民增收致富。

  新建的1.2万平方米、总投资9000多万元的葡萄灌装生产标准化基地,设计能力为2万千升/年的葡萄酒厂已于2008年投入使用。

  撖建平说:“质量是一个企业的生命,是一个产品品牌的生命。品牌不是抽象的,我们要通过质量,通过我们的品质,来维系品牌的生命,来提高品牌的价值。”

  汉森酒业的汉森干红、汉森三星解百纳干红、汉森四星解百纳干红、政府接待专供等四个系列十几个品种的产品,以在乌海产区生长表现上佳的蛇龙珠、赤霞珠、品丽珠等葡萄酿造而成,深受国内外葡萄酒大师的赞赏。在2006年第二届亚洲葡萄酒质量大赛上,汉森解百纳干红葡萄酒荣获了大赛金奖。2007年获得中国有机和绿色葡萄的认证,葡萄和葡萄酒同时获得此认证在国内尚属首家。

  汉森酒业先后被授予内蒙古自治区扶贫龙头企业、内蒙古自治区农业产业重点龙头企业,内蒙古民营企业100强、乌海市农区居民脱贫致富的龙头企业、乌海市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称号。

  2008年,汉森酒业被国家农业部、发改委、国家税务总局等部门联合审定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被国家扶贫办确定为国家扶贫龙头企业。

  在企业获得各种荣誉的同时,撖建平也获得了很多荣誉。中国沙产业十大新闻人物,2008年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十大新闻人物,内蒙古经济新闻人物,乌海市“红十字会爱心企业家”等等。

  当《华夏酒报》记者提到这些个人荣誉的时候,撖建平只是淡淡一笑。他希望依托汉森酒业,实现更多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让更多人在他的企业实现就业,让更多的农民摆脱贫困,共同走上富裕的道路,让更多沙海变成绿洲。

  汉森葡萄酒内蒙古的新名片

  撖建平正思索着产业的长远发展。他认为,只有强化管理,用科学严谨的现代管理手段管理企业,“以人为本”,建立良好的信誉,才能使企业有所发展,不断前进。为此,汉森酒业千方百计发掘职工的聪明才智,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力,激发企业的活力,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撖建平聘请知名品牌策划师,联合中央美术学院,将蒙元文化和葡萄酒紧密融合,形成了汉森品牌独具民族特色又不失国际化的形象。

  通过葡萄、葡萄酒产业的良性发展,汉森酒业实现了产业升级,保护了自然生态环境。作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带动更多的企业与个人加入这一产业,是撖建平现在奋斗的方向。如今,乌海的黄沙绿了,人富了。汉森葡萄酒诱人的宝石红,飘出醉人的酒香。撖建平信心百倍地表示,要把汉森葡萄酒做成民族品牌,打造成内蒙古继乳、肉、绒之后的第四品牌。

  向社会展示汉森治沙成果的“汉森循环经济示范园”也正在建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