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集团加速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
经过几十年的高速发展,中国经济开始傲立于世界,同时,由此带来的生态破坏而造成的环境病症也逐渐显露。雾霾严重,水质恶化,土壤污染等环境生态问题日益突出。为此,国家十八大报告首次把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独立成章,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
中国传统酿酒业属于高消耗、低利用、高污染的行业,生产中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和污染物。据了解,近年来,很多酒企都因废渣、污水等环保问题遭到环保部的通报批评,环保部所列的16类重污染行业中,酿酒业赫然在列。
针对酒类生产污染物产生量相对高,资源利用率低,高投入、高消耗、低质量、低效益的粗放型特征,中国酿酒工业协会在行业中也积极推广循环经济模式,提高资源节约及综合利用意识。倡导企业采用高效资源利用技术,将传统的“资源→产品→废弃物排放”的开环式经济转变为“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闭环式经济,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从而实现酿酒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为中国白酒行业领军者,茅台是中国唯一的集“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于一身的白酒品牌。贵州茅台集团早在本世纪初,就提出了“绿色茅台”理念,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厂区环境治理。茅台的发展史,就是人与山水自然和谐相融的历史。绿色茅台理念经千年积淀而成,国酒茅台人浸润在骨髓里的生态观,源自对这一理念的继承与光大。作为一家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企业,茅台集团多年来一直秉承“环境护企”战略,把以生态保护为前提的产品质量视为生命,切实自觉履行生态责任。国酒人十分珍视绿色生命线:“没有良好的环境,就没有国酒茅台。”
茅台集团一直非常重视保护茅台酒生产生态环境,从2008年到2013年,茅台集团累计投入7.4亿元用于环保建设。至今为止,在赤水河上游100公里内从未建设过一家化工厂,也从未因工矿建设影响赤水河水质。国酒茅台还庄严承诺:从2014年起,持续10年每年出资5千万元用于赤水河环境保护。
正是秉承茅台集团一贯坚持的“经济发展生态优先,建设规划环保先行”的理念,2013年10月,作为国家第二批循环经济建设重点项目的贵州茅台酒厂(集团)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正式启动;2014年4月18日,位于遵义县鸭溪境内的茅台生态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园奠基仪式正式举行,2014年10月19日,贵州茅台酒厂(集团)循环经济产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试产酒成功。以茅台酒厂的废弃酒糟作为主要原料,先提取复糟酒后,再生产沼气,然后用剩余沼渣沼液生产有机肥,又将有机肥用于种植有机高粱,再将高粱用于生产茅台酒。这条产业链,实现了将茅台酒酿酒废弃物零排放并变废为宝的目标,实现了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和环境保护的最优化。
按照规划,该项目面积达约14.8平方公里,其中工业项目约4000亩,城市发展用地约2000亩,生态农业用地约3000亩,生态保护区约3000亩,总投资达35亿。首期启动建设面积约1500亩,包括糟酒生产、生物燃气、有机肥为主的工业项目,以有机高粱、蔬菜、水果为主的农业项目,以及现代工业、生态农业为主的旅游项目。启动建设的一期工程,首栋厂房的面积就达到了13万平方米。算得上是全球白酒厂房之最,并且此次酿酒的设备是现代装备制造技术和计算机自动控制技术相结合的最新产品,该项目人均产能较传统方式提升5倍,用地面积减少三分之二,用于酿制酱香型复糟酒更是全国首创。已被列入工信部批准、中国酒协牵头实施的研究课题之一。
从2013年规划立项,到2014年开工建设,再到第一批白酒试产成功,茅台循环经济产业园的建设正在快速进行。2015年7月20日,在循环经济产业园又一批新员工的入职仪式上,茅台集团总经理助理、昌黎茅台葡萄酒业有限公司公司董事长、茅台法国海玛酒庄董事长,刚兼任贵州茅台酒厂(集团)循环经济产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贵州利和酒业公司董事长的钟怀利与新员工一起展望未来,踌躇满志。他说,在很多企业都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最高目标的今天,国酒茅台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重视道德资本积累,坚持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协调发展的目标,精心打造了循环经济园这个“绿色产业链,生态产业园”,寻求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是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明星工程。他鼓励新员工发扬茅台精神,努力工作,奋发图强,积极投入产业园建设工作,为循环经济产业园的建设助力加速,为建设绿色茅台、多彩贵州,美丽中国更好地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