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洋酒为师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推进,如今洋酒已经进入到中国内地许多大中城市的消费市场,成为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人的新宠。洋酒在中国受欢迎的程度,从广东海关发布的一组数字中可以窥见一斑。据报道,2007年通过广东海关进口的葡萄酒量已经达到13784千升,比2006年增长1.1倍;而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推进,如今洋酒已经进入到中国内地许多大中城市的消费市场,成为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人的“新宠”。洋酒在中国受欢迎的程度,从广东海关发布的一组数字中可以窥见一斑。据报道,2007年通过广东海关进口的葡萄酒量已经达到13784千升,比2006年增长1.1倍;而进口葡萄酒的价值也达到8080.9万美元,增幅高达2.6倍。
综合看,洋酒在中国内地的发展势头极为迅猛,除了有效地利用了中国人对于外国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时尚的强烈兴趣之外,其独特的经营战略和营销战术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首先,“文化先行”是洋酒开拓中国市场的一大利器。以专业进口葡萄酒的经销商富隆酒业为例,他们在中国珠三角地区成功推销洋酒的经验,就很值得国内酒类企业参考。
据富隆酒业CEO沈宇辉介绍,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珠三角地区的消费者尽管得风气之先,但是对于进口葡萄酒的消费知识基本上为零。针对这种局面,富隆酒业并没有“霸王硬上弓”式地急于进攻,而是看到了葡萄酒消费的本质是一种文化现象,着手在这个地区推广葡萄酒消费文化并介绍与之相配套的生活方式。
这些最初看起来“只有投入、没有产出”的市场推广策略,被目光远大的洋酒商们认真推行了10多年,如今终于在“润物细无声”的状态下结出了丰硕的成果,各种洋酒在中国内地遍地开花、受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的追捧就是明证。
而洋酒商的这些市场攻略,倘要让国内同行来评价,则免不了会被冠以“钝刀子割肉”和“出力不讨好”等评价。国内酒类企业也是很少有人愿意做这样的市场“拓荒牛”,因为我们的企业都很“聪明”,绝对不会做“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傻事。但两厢对比之下,谁更“聪明”,谁更“笨拙”,其实还真是一件颇费思量的事情。
说起洋酒商们的“目光远大”,还体现在他们总是善于“打提前量”,总是跑在市场的最前面。比如,洋酒商们最近就开始把眼光盯紧中国的年轻一代,着力培养未来的消费者。
据《华夏酒报》刊登的一篇题为《洋酒瞄准中国年轻人》的报道,洋酒商们已经在悄悄地改变洋酒奢侈品的经典市场定位,主动褪下自己神秘高贵的华丽外衣,转而在洋酒的形象中注入时尚、前卫的元素,以争取中国年轻消费者的青睐。
以白兰地酒的著名品牌轩尼诗为例,它的中国经销公司宏丰洋酒很早就意识到,白兰地不能再以那种传统的形象应对市场的新形势,必须让轩尼诗维持它的活力。“要想30年后还有人喝白兰地,就要从今天开始培养消费者,也就是今天的年轻人。”
“失去青年就等于失去未来”,洋酒商深切地明白这个道理。为此,洋酒商们开始针对中国的年轻一代大做文章。年轻人喜欢运动和各种时尚活动,洋酒商便跻身于高尔夫和一级方程式等各种体育比赛的赞助商。为了获得年轻人的认同,使洋酒年轻化、时尚化,洋酒商们甚至改进了酒量较小、程序繁琐、不适合快速发展的中国市场的酒具——矮腿球状酒杯,转而采用有高脚和平底两种型号的威士忌杯。这种酒杯造型呈圆筒状,杯身较短,杯中可放冰块,使得饮酒更加个性、随意,更适合时尚场合使用。
洋酒商们的心思之精巧、细腻,可见一斑。
与洋酒商们重视培养年轻消费群体的努力相比较,我们国内的同行当然不能说没有意识到类似的问题。
实际上,一些先知先觉的黄酒和白酒企业在这个方面还是做了一些有意义的探索。比如,有些企业就将黄酒推广到了江浙一带的大排档上。但实事求是地说,在如何抓住年轻消费者的特点,推出适销对路的新产品以及具体的营销方略等方面,我们的国内同行还是缺乏行之有效的办法。在这种情况下,洋酒商们无疑是我们不可多得的“先生”。从这个角度出发,“以洋酒为师”,甘当“小学生”,尽快摆脱国内酒业劳动密集型和经营粗放型的产业特点,就变得非常紧迫和必要。好在,师傅就在身边,只要有诚心、善留心,相信国内的酒类企业一定会大有长进,甚至会很快地达到“青出于蓝”的境界也未可知。
综合看,洋酒在中国内地的发展势头极为迅猛,除了有效地利用了中国人对于外国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时尚的强烈兴趣之外,其独特的经营战略和营销战术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首先,“文化先行”是洋酒开拓中国市场的一大利器。以专业进口葡萄酒的经销商富隆酒业为例,他们在中国珠三角地区成功推销洋酒的经验,就很值得国内酒类企业参考。
据富隆酒业CEO沈宇辉介绍,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珠三角地区的消费者尽管得风气之先,但是对于进口葡萄酒的消费知识基本上为零。针对这种局面,富隆酒业并没有“霸王硬上弓”式地急于进攻,而是看到了葡萄酒消费的本质是一种文化现象,着手在这个地区推广葡萄酒消费文化并介绍与之相配套的生活方式。
这些最初看起来“只有投入、没有产出”的市场推广策略,被目光远大的洋酒商们认真推行了10多年,如今终于在“润物细无声”的状态下结出了丰硕的成果,各种洋酒在中国内地遍地开花、受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的追捧就是明证。
而洋酒商的这些市场攻略,倘要让国内同行来评价,则免不了会被冠以“钝刀子割肉”和“出力不讨好”等评价。国内酒类企业也是很少有人愿意做这样的市场“拓荒牛”,因为我们的企业都很“聪明”,绝对不会做“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傻事。但两厢对比之下,谁更“聪明”,谁更“笨拙”,其实还真是一件颇费思量的事情。
说起洋酒商们的“目光远大”,还体现在他们总是善于“打提前量”,总是跑在市场的最前面。比如,洋酒商们最近就开始把眼光盯紧中国的年轻一代,着力培养未来的消费者。
据《华夏酒报》刊登的一篇题为《洋酒瞄准中国年轻人》的报道,洋酒商们已经在悄悄地改变洋酒奢侈品的经典市场定位,主动褪下自己神秘高贵的华丽外衣,转而在洋酒的形象中注入时尚、前卫的元素,以争取中国年轻消费者的青睐。
以白兰地酒的著名品牌轩尼诗为例,它的中国经销公司宏丰洋酒很早就意识到,白兰地不能再以那种传统的形象应对市场的新形势,必须让轩尼诗维持它的活力。“要想30年后还有人喝白兰地,就要从今天开始培养消费者,也就是今天的年轻人。”
“失去青年就等于失去未来”,洋酒商深切地明白这个道理。为此,洋酒商们开始针对中国的年轻一代大做文章。年轻人喜欢运动和各种时尚活动,洋酒商便跻身于高尔夫和一级方程式等各种体育比赛的赞助商。为了获得年轻人的认同,使洋酒年轻化、时尚化,洋酒商们甚至改进了酒量较小、程序繁琐、不适合快速发展的中国市场的酒具——矮腿球状酒杯,转而采用有高脚和平底两种型号的威士忌杯。这种酒杯造型呈圆筒状,杯身较短,杯中可放冰块,使得饮酒更加个性、随意,更适合时尚场合使用。
洋酒商们的心思之精巧、细腻,可见一斑。
与洋酒商们重视培养年轻消费群体的努力相比较,我们国内的同行当然不能说没有意识到类似的问题。
实际上,一些先知先觉的黄酒和白酒企业在这个方面还是做了一些有意义的探索。比如,有些企业就将黄酒推广到了江浙一带的大排档上。但实事求是地说,在如何抓住年轻消费者的特点,推出适销对路的新产品以及具体的营销方略等方面,我们的国内同行还是缺乏行之有效的办法。在这种情况下,洋酒商们无疑是我们不可多得的“先生”。从这个角度出发,“以洋酒为师”,甘当“小学生”,尽快摆脱国内酒业劳动密集型和经营粗放型的产业特点,就变得非常紧迫和必要。好在,师傅就在身边,只要有诚心、善留心,相信国内的酒类企业一定会大有长进,甚至会很快地达到“青出于蓝”的境界也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