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水滚茶靓
水要开,热度够才能茶香飘溢。茶叶要好,那就更加不用说了,这是老广州人对茶楼最起码的要求,也是最高的评价。现在挂“茶楼”招牌的食店已经难寻,水温吞茶质劣甚至在星级饭店也屡见不鲜,有茶色就得,似乎成为了普遍通行的新标准。更有甚者,用高脚玻璃酒杯装茶给客人饮也是普遍,真是令人啼笑皆非。
我们只是生活在一个从品位到方式都极其粗糙的时代。袋泡茶的时代,速溶咖啡的时代,方便面的时代,拼装家具的时代,唱歌走音的时代。
聪明的商人知道对粗糙的厌倦中潜伏着的商机。繁文缛节的茶艺于是大行其道。一杯好好的茶给所谓茶艺小姐颠三倒四地摆弄,到了嘴里已经奄奄一息,剩下的只有六十度左右的水温和含混不清的茶味。如此“茶道”还是彻底离开了茶。
水滚茶靓,其实就是精致生活。精致生活就是水滚茶靓,细啖饮酒,食髓知味。无数商人和商人雇佣而来的专家鼓噪着不断地传导着一个极端的谬误,把精致打造成为清晰。真惨!须知清晰恰恰以牺牲丰富为代价。
现在MP3逐渐代替CD,音质的那种含糊真是令人唏嘘。音乐因含糊而更加远离精致。想当年CD取代磁带,人们对CD的清晰欣喜若狂,音响发烧友最不满的恰恰就是CD锐利的清晰,于是纷纷转头玩黑胶,玩胆机,要的就是音乐中的那种淡淡的暖意。这种暖意就是音乐声音中那种几乎无法用数据进行定量分析的丰富性,比如说,小提琴的琴弓离开琴弦的那个瞬间,琴弦还在微微颤动那种似有若无的声音……
数码相机刚问世,摄影发烧友也是奔走相告:我们终于可以告别暗房了!数码相机的像素越出越高,数码照片越来越清晰,这意味着照片丰富细节的损失一路同行。数码相片的空间感,空气感,质量感,成为了摄影发烧友心中无底的黑洞。胶片相机的魅力至此才逐渐显露……
阅读也是如此。如今无数中国人,几乎用上网完全代替了阅读。然后突然有一天我们觉悟了,原来阅读不止是眼睛对文字的扫描。于是手捧一卷爱书,挑灯夜读重新成为“新”的阅读方式……
精致生活其实与贫富无关,再穷还穷得过那个水滚茶靓的时代?从根本上来说,也与时代无关,只是个人的选择,只与个人对生活的悟性有关。丰富才是精致,精致不是清晰,含糊则更加远离精致。这就是我们几十年生活的品位和方式的轰轰烈烈的轮回。
醉里挑灯看剑———且要微醉,烂醉如泥就什么都看不到了。惟微醉,可抽离,还自己的心思以自由,才能“梦回吹角连营”。只有抽身于满街的时尚,才能还自己以选择精致生活方式的自由。(陈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