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是茶叶大市,产茶历史悠久
在“十二五”的开局之年,面对宜昌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长江中上游区域性中心城市,由大城市向特大城市迈进的发展目标,在这一新的历史起点上,试问:宜昌茶叶产业面临着怎样的现状和问题?未来发展的目标和布局如何?宜昌茶业,谁来领舞?核心品牌,谁与争锋?宜昌茶市,谁主沉浮?面对这些疑问,记者进行了深度探访
现状:茶叶面积、茶叶产量全省领先
宜昌市是农业部规划 “长江上中游特色和出口绿茶重点区域”中的 “鄂西武陵山宜昌三峡名优绿茶区”,适宜种植茶树的区域广阔,以绿茶生产为主,红茶、黄茶生产为辅,五峰、夷陵、宜都、秭归、长阳、兴山、远安、点军等8个县市区均已形成了较大的生产规模,全市目前有近60万人从事茶产业活动,茶产业已逐步成为宜昌市最具成长性的特色产业和区域性主导产业。
据统计,目前全市茶叶面积已达60万亩,投产茶园45万亩以上,产量超过3.4万吨,实现农业产值7亿多元,茶叶加工贸易产值25亿元。茶叶面积、产量居全省前列。
全市现有茶叶年交易额逾10亿元的企业1家,产值过亿元企业4家,过千万元以上的企业9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6家,其中国家级3家,省级5家;中国驰名商标2枚,中国名牌农产品1个;省级重点茶叶产业化科技园区2个。萧氏集团、采花茶业、邓村绿茶、龙峡茶业等企业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评定为全国茶叶行业百强企业。
围绕茶产业的发展,宜昌茶文化、茶旅游、茶机械等相关产业蓬勃发展。全市茶馆茶楼近千家,五峰茶叶公园、邓村茶叶公园、远安鹿苑寺茶旅游景区已成为宜昌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问题:基地建设、资源利用率尚待提高
宜昌市早期茶园多为开荒建园和粮茶间作,茶园坡度大、土壤瘠薄,山水园林路等基础设施配套差。老品种面积大,无性系良种面积只有15万亩,仅占茶叶面积的2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基地建设标准低。
宜昌多数产茶区域生产茶类单一,夏秋茶利用率低,宜昌茶叶投产面积平均单产只有70公斤/亩,毛茶销售均价、亩平收入等指标,与先进地区相比差距较大,茶园单产低。
目前,我市茶叶生产很大程度上仍沿袭传统分散的农户和小茶厂生产经营方式,品牌与基地、农户联系不紧,经营主体数量多、规模小,市场竞争力弱,从而导致技术改造和管理水平难以提高。
茶资源综合利用率低,加工企业重视春季名优茶生产,夏秋茶、大宗茶停留在原料坯茶水平,精制茶比例低。茶叶内销专卖店主要集中在宜昌、武汉区域,全国省会城市宜昌茶叶专卖店较少,批量内销主要是供应坯茶和批发给中间商贴牌销售,直接到终端市场的茶产品份额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