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细忠:福安茶食的开拓者
在喝茶中能找到千万商机,你信吗?9月1日中午,中央电视台农业频道《致富经》栏目以《两张小桌子引发的财富逆转》为题,专题报道了福建新味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黄细忠开创茶食经营新领域的故事,为创业者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在喝茶中偶然发现的商机
1989年,20岁的黄细忠揣着家里借来的100元,在福安官村水果市场摆起水果摊,步入水果批发行业。1999年,他和三个股东建了一家蜜饯厂,专门收购这些水果制作蜜饯,5年间,他们靠生产蜜饯积累了百万财富。
2005年6月某日,黄细忠和朋友喝茶时发现,大家在喝茶时喜欢吃点零食或磕点瓜子来调换口味。从事蜜饯生产的他认为,这是个机会。经了解,在日本和台湾等地,喝茶的点心已经出现,并命名为“茶食”。但国内仅有一些进口的茶食,黄细忠决定要迅速生产这种“茶食”,来抢占国内的市场。
年底,黄细忠拿出所有的100余万积蓄购买了生产设备。经了解,他得知茶食制作得先将茶叶提取出茶碱和茶多酚的浓缩物,再将这些浓缩物融入食品里,为了能制作出满意的茶食,他从全国各地请来几个茶叶和蜜饯方面的专家,但都没做出满意的茶食。
时间一晃就是半年,黄细忠开始着急了,他怕再拖下去就会错失良机。2007年底,他到台湾考察时发现了问题的根源:制作茶食的原料有问题,台湾茶食的原料都是八成熟的果子,而自己的茶食原料都是五成熟的青果。八成熟以上的熟果果酸高,不需要糖和盐腌制,制作出来的茶食原汁原味且营养成分高,而青果原料经腌制和退淡后口感不好。
经过三个月的摸索,黄细忠终于做出满意的茶食,此时他以为成功近在咫尺。认为靠着企业在全国各地的100多个蜜饯销售点,就能让茶食一炮走红,可结果却让他大失所望。
◎两张桌子将茶食带向全国
茶食上市后,顾客和经销商都说好吃,但谈到价格却让经销商们退避三舍。茶食成本翻倍,但经销商只愿意出传统蜜饯的价格来购买。无奈之下,黄细忠决定换个思路卖茶食,他开始频繁参加各种糖烟酒会,可还是因为价格高没能打开市场。
就在黄细忠一筹莫展时,2008年11月,第二届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在武夷山举行,他决定抓住最后的救命稻草。茶博会是以茶叶企业为主的展会,黄细忠的企业不论规模还是产品的品种都不在领导的考虑范围内。在他的软磨硬泡下,时任福安市副市长的林光华绞尽脑汁在一座景观廊桥的边上给他腾出了两张小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