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茶产业发展的尴尬局面
尽管恩施拥有丰富的富硒茶资源,但在产业发展上始终落后于全国很多地区,经过多年的发展,恩施的富硒茶产业仍未能取得质的突破。
在10月12日宜昌举行的第七届中国茶叶经济年会上,2011年度中国茶叶行业百强企业名单和2011年度全国重点产茶名县名单,我州茶企和县市均是榜上无名。而同样作为富硒茶的主要产区,陕西紫阳县早在2004年就申请了富硒茶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并通过了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总局的核准,这对于将茶叶产业当作支柱产业的恩施来说,无疑有些尴尬。
今年4至5月,州政协组成调研组在全州各县市进行了茶产业发展专题调研,调研发现,全州现有茶叶厂家1600余家,而年加工能力在10000担以上的厂家只有8家,5000担以上的厂家15家,大型茶企的比例还不足2%。绝大多数厂家基本采取原始的作坊生产方式,企业资本起点低,设备陈旧简陋,有的企业甚至全部靠手工操作,加工能力十分有限,质量难以保证,生产成本高。到目前为止,通过QS认证的加工企业还不到5%,标准化加工推进举步维艰。目前全州已注册登记的茶叶商标60多个,却没有一个能够在全国打响,尽管全州获得省、部级奖的优质茶产品100多次,获“湖北省十大名茶”的品牌有6个,但没有一个品牌能形成较大规模。品牌少、杂牌多,品牌生产能力低,导致品牌与杂牌在州内无序竞争。而且,还存在资源开发利用不够的问题,有资料分析对比,我州茶园总面积85万亩,产值仅11.76亿元,亩平均产值1300元。而浙江省茶园总面积为260万亩,茶叶总产值77.5亿元,亩平均产值2980元,是我州亩平均产值的2.3倍。福建安溪县茶园面积40万亩,茶叶产值40亿元,亩平均产值1万元,是我州亩平均产值的7.7倍。
规模以上龙头企业少、品牌建设相对滞后、资源开发利用不够,成为制约我州茶产业发展的瓶颈因素。有专业人士分析,导致这种局面的原因在于资源浪费大、茶制品单一,而且茶叶企业缺乏长远规划,导致茶产业的市场体系、质量安全体系、科技推广体系、信息服务体系、专业合作组织等难以健全,加之茶叶专业人才匮乏,无法满足和指导茶产业发展的需要,从而导致茶叶加工技术含量低,高端名优产品少,附加值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