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评价体系依然很混乱 11-26
紫砂壶评价体系依然很混乱 11-26
目前我国民间“紫砂热”愈演愈烈,但紫砂标准的争议、紫砂壶评价体系的混乱仍然存在,给收藏爱好者鉴壶、选壶带来不少困扰。
紫砂标准仍存争议
业内公认的紫砂壶“正宗”产地仍是宜兴,紫砂的沙性、粘性上达到“黄金平衡”,做出来的壶耐寒耐热、能保真香。
但在国家颁布的紫砂陶器标准中,却并未对“出产地”进行严格限制和框定,而只是对土壤性质进行了界定。即只要达标,均可视为紫砂壶,无论是否产自宜兴。
2008年颁布的紫砂标准对铁含量、制成温度方面进行规范说明,但却没有说明内核是普通陶土、外壳用紫砂土化妆的壶是否能算作紫砂壶,留有漏洞。市场上新出现的含有紫砂成分的保温杯、保温煲等是否能称为紫砂产品,也无定论。
紫砂“评级标准”
依然混乱
紫砂壶作为文化产品,是集泥料开采、泥料加工、陶艺、书画、造型、篆刻、水流模型、透气模型于一体的系统工程,但评价和分级标准仍然混乱。
宜兴紫砂泥既有成陶的可塑性,又有异常良好的透气性,被称为“泥中泥”。但宜兴紫砂泥也分多种,包括清灰泥、紫朱泥、段泥等,其中赵庄老朱泥最珍贵。因此紫砂壶因用料不同,价值也有差异。
除了原料,紫砂壶的内涵也很重要。但就目前而言,紫砂工艺内涵的评价体系都难以确立,泥、形、工等多维度的评价系统更是难以确定各项权重。
业内人士认为,顶级紫砂壶应在上述方面都臻于极致,但对占市场主体的中低端产品如何分级评价,仍是个未知数。
普通玩家如何选紫砂
朱斌表示,拿到一把壶,应该先看做工是否精细,再看料是否纯正,再来看造型是否雅致,最后翻过来看一下底款是谁,这就避免了先入为主的陷阱。
高级工艺美术师张耀君介绍,看做工的重点是看细节——壶嘴与壶身的连接应浑然一体,壶把的弧度应柔和、顺势;转动壶盖,口盖摩擦声音应柔和;壶口边沿薄厚一致,沿内表面上下齐整。
看泥料,目的是确认用料纯正;气味上,一般新壶可能会略带土味,但若带火烧味、油味或人工着色味则不可取;在色泽上,表面看上去应颗粒清晰,带有玻璃般光泽的不可取。
紫砂壶在造型上,分为花器、筋纹器、提器、方器等多种,因此,玩家可以凭个人的欣赏风格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