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话的鱼
养殖户刘平:有个湖搞了一千多万,投一千多万下去,现在一百万都搞不上来,基本上全军覆灭了。
养殖户:杨长龙:大部分都受了损失。讲不清跑了多少。
但在水位迅猛上涨的鄱阳湖西南岸,南昌县蒋巷镇的这条十几公里长的河道里,却出现了一件怪事。在同样遭受洪水突袭,长达50米的堤坝被冲毁,完全失去人为防护的20天时间里,却有一个人竟然让散养在河道里,价值上亿元的鱼群,在洪水中听话地留了下来。
刘金水:坝已经冲毁了,就是我们的鱼还是留下来了。
留住鱼群的,就是这个叫刘金水的人,2010年,是他发展养殖的第6年,现在,全年销售额就已经突破了1.38个亿。6年前,刘金水从未养过鱼、也不懂养鱼,6年间竟然创造出亿万财富,这让刘金水在很多人眼里,既神奇又神秘。
刘金水出生蒋巷镇,虽然他从小就在鄱阳湖里游泳捉鱼,他却不想和父辈们一样做渔民,14岁那年,刘金水离开了家,在南昌一个水果批发市场里,从卖香蕉的小贩做起,经过20多年的打拼,成了江西香蕉市场里首屈一指的经销大户。
香蕉经销商:属于老板地位,一把手,反正不管在江西省之内,大部分都认识他。
记者:都认识他。
香蕉经销商:都在他手上呆过的,包括那个外省的都有。
记者:你当时市场份额能占到多少?
刘金水:大概最高峰的时候70%。
记者:70%是个什么概念?
刘金水:70%就是我们江西大部分进来的香蕉,70%是从我手上出去的。
2004年,刘金水在江西香蕉批发行业里人尽皆知,他不仅在广东有固定合作的基地、在江西,他还有一个专业的物流公司,每年可以赚100多万的纯利,他在南昌市已经安家,日子过得让人十分羡慕。但就在这时,刘金水却不想再干了。这源于江西香蕉批发行业里一条不成文的规矩。
香蕉经销商:进货不拿钱。
记者:那靠什么来?
香蕉经销商:老板垫钱,全是老板垫钱。
记者:他垫钱?
香蕉经销商:对。
记者:然后你们拿去卖?
香蕉经销商:对,我们卖完了把钱再给他,夏天要卖6到7天。
年赚纯利百万的刘金水外表风光,内心却恐慌,因为必须赊销的老规矩,他每天要给100多个香蕉经销商垫钱,每年总是有几十万的欠款无法回收。规矩改不了,行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到底怎么突破呢?一天傍晚,刘金水在阳台乘凉,一声远处传来的叫卖引起了他的好奇。
刘金水:喊的很大,喊的很尖,他说哎呀,我是蒋巷来的鱼,鄱阳湖来的鱼,这个鱼好吃,怎么样怎么样。
身为蒋巷镇人,远远看到来自家乡的鱼很受欢迎,刘金水突然对鱼产生了兴趣。几天后,刘金水回到蒋巷镇,当看到几万亩水面,大都还属于人放天养的粗放式管理,每亩只有几百斤的产量时,他突然冒出一个大胆的想法,自己何不趁机包下水面搞精养,如果精养成功就一定能赚大钱。于是,刘金水决定拿出110万,包下蒋巷镇一条十几公里长、近6000亩水面。这样的做法在当地引起了轰动。
镇委书记:在我们这流传一句话叫鱼死眼不闭,万代不富贵。就是鱼到死的时候,它的自然规律眼睛是不闭的,但是捕鱼的人一辈子下来、几代人下来没有人发财的。
鄱阳湖地处江西省的北部,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在当地,出产的鱼虽然肉质鲜美,却一直没卖上什么高价,也没有谁因为养鱼发过大财,而刘金水要精养的只不过是4元钱一斤的草鱼。别人养一年最多赚10万,刘金水光前期投入就花了110万,哪儿还会有效益?大家觉得,刘金水根本不懂养鱼,做得肯定是个赔钱买卖。
刘金水:实质上我也不懂鱼,但是我这个人比较傲气,不是生气,他说我不懂养鱼,这个鱼我就养给你看。
2005年12月,刘金水一门心思搞起了精养,在6000亩大水面上,他没有选网箱养殖,而是选了放养,在十几公里长的河道,他先是设立了4个像这样的电动投料台,还分别在每天上午8点和下午2点这两个时段,让工人准时投颗粒饲料,这个举动,更让人们觉得刘金水不懂养鱼。
杨长龙:没有见过,我们当时有点都想不通,我说这大水面哪有投鱼料的?这不是白白浪费?
刘员头:这么长的路线,一二十公里长的路线,要投饵料,属于我们在这里投饵料,这个鱼要在十几公里以外到这里来,如果是鱼来的时候,我们料已经下完了。说来说去放养模式,投资大,能不能见到效益?这个心里没有底。
虽然6000亩大水面只设了4个投喂点,但一天饲料的成本最少也要两万多元,一个月就要60多万。如果鱼群没有吃到,这无异于向水里撒钱。一个月后,投喂饲料的工人们都手软了。
刘高峰:不要说养鱼赚钱,这样就是扔钱了。到时候看老板有多少钱?多少钱扔完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