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大队人马探路的“报到鱼”迟迟未来
明天小潮汐,刀鱼该来了。3月23日,上海崇明县渔民周关生守在船上神情凝重,天冷,鱼还没到。一个潮水,捞
“明天小潮汐,刀鱼该来了。”3月23日,上海崇明县渔民周关生守在船上神情凝重,“天冷,鱼还没到。一个潮水,捞了两条小鱼。去年这会能捕十多斤!”
他身处的长江入海口,素有“黄金渔场”之称。每年春分过后,刀鱼从大海聚往这里,洄游上千公里,到安徽江段产卵。
撒网多半碰运气。“跑一个潮水,要三四百元油钱。20来天打了7条鱼,卖了1400元。烧油加补网花了1万元!”3月21日,长江靖江段,靖江渔民洪爱国说。
“收鱼的,比捕到的鱼还多!”这天,靖江渔业四分公司经理徐志洪指着二十几条刀鱼说,“今年鱼少,鱼小。二两重的,就算大了。我们30多条船几天就捕到这点鱼。一个潮水,三分之二捕不到。像老周,今天碰到一条四两四的,卖了1600多元。可他之前连撒八网,网网空!”
物以稀为贵。今年刀鱼身价比去年翻了一番以上,刷新历史记录。徐志洪说,“今天(21日)收刀鱼,靖江船头价3700元一斤,我卖出去,一斤4000元至4500元。”而4月3日,当地刀鱼船头价攀至今年最高点:6200元!
刀鱼身价如坐火箭,渔汛却迟迟未来,这就很难成市。在沪、苏沿江城市,刀鱼以渔民→鱼贩→饭店的方式,手手交易。张家港人苍玉成每天开着快艇,找渔船挨个收鱼:“二两以上的,4000元一斤,我卖给上海酒店,再加2000元。”
清明之前,吃上刀鱼,俨然很有身份。“刀鱼再贵,不愁没人吃,就怕鱼少了。鱼少时,一天就收几条。靖江几百家饭店都为收鱼发愁。”3月28日,扬子江大酒店厨师长张国兵说,“30年前,一斤清蒸刀鱼八毛钱。之后,一步步往上跑,到2005年过了1000元。今年,几千元一盘,还有人吃。上海、苏南老板来,七八个人,每人一条。”
当天,扬子江大酒店清蒸刀鱼论条开价:二两五的每条1980元,三两的2800元。酒店工作人员说,刀鱼几乎一天一价,“二两五的,昨天一斤8600元。”
4条清蒸刀鱼卖七八千元,对渔民而言,这天价近乎纸上馅饼。“打不到鱼,再贵也没用。”洪爱国说,去年赚了4万元,今年4000元都难赚到。4月6日,他捕到6条鱼,无比焦急:清明已过,船头价跌至1500元,“渔汛估计4月20日才来,而那是刀鱼捕捞截止日。”今年,国家调整长江刀鱼捕捞期限,他所在江段缩短了10天。
4月7日,从长江口至南京,渔汛未至。南通渔政监督支队陈杜科长说,“过了清明,刀鱼渔汛还没到,以往罕见。”
重重罗网,能有多少漏网之鱼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从长江口到洞庭湖,刀鱼捕捞量曾占长江鱼类捕捞量的一半,其中,七成产自江苏段。而数据显示,1973年长江刀鱼产量3750吨,2002年不足百吨。此后,产量太少难以统计。农业部长渔办透露,据相关机构调查,去年,沪、苏、皖捕到240吨刀鱼,比前年下降4%。其中,沪、苏分别为74吨、101吨,同比增长279%、88%,而安徽下降50%。
这条美丽的鱼在长江越游越少,而如今,长江刀鱼身价猛涨上万倍,可产量只及当年百分之六。
“刀鱼产量呈几何级数下降!我们对刀鱼资源的利用已到极限。”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研究员施炜纲说。
刀鱼越来越少,过度捕捞是重要原因。南通渔民周银富抱怨,长江口非法捕捞船用深水张网,让刀鱼“断子绝孙”,“网眼两厘米大,手指头长的小鱼苗都能挂住!”而长江口,是刀鱼入江门户,每年刀鱼洄游季节,非法捕捞船云集此处。船,多来自浙江、江苏、安徽。
“违法捕捞最猖狂的,还是深水张网。我们一年查处300多起,多是上半年捕刀鱼及鳗鱼苗。”3月23日,在长江口的渔政执法船上,崇明县渔政站站长沈士林说。
“深水张网对刀鱼杀伤力极大!”农业部长渔办刘小强说。深水张网布在深水航道与浅水交接处,网深5米,从江面沉入水底,如一道闸门,大鱼小鱼一网打尽。
早在2004年,国家即在长江禁用深水张网。前年起,每年刀鱼捕捞季节,国家组织江苏、安徽等地及东海区渔政执法船,在长江口联合执法。前年,处罚174只非法捕捞船,罚款10.9万多元,清除深水张网148顶。今年,仅3月25日至27日,即处罚非法捕捞船9艘,清理深水张网12顶。
“打击非法捕捞很困难。为了安全,执法船天黑前进港,他们就夜间作业。还有些船,放小船布网,渔政船发现了,就往浅滩跑。这些船有几十条。”沈士林呼吁,渔船所属地加强源头管理,不让它们到长江口非法捕捞,减轻末端执法压力。
“在长江口,哪里是沪苏交界处,哪里是江海交界处,没有划分清楚,存在责任盲区。”省渔政监督总队直属四大队大队长张建明说,对非法捕捞船,可没收渔具及渔获,罚款500元至2万元,“要罚他款,他拉过小孩,说交给我们;没收网具,他就要往江里跳。”打击非法捕捞压力大,更加凸显执法力量不足。联合执法每个航次仅三艘船,覆盖浩瀚如海的长江口,只能力保短期,长效监管更难。
原因不只是滥捕
“刀鱼少了,不能怪渔民!”谈起刀鱼资源枯竭,受访的十几位渔民反对将原因归为滥捕。
“‘鱼过千层网’,捕不尽的!”洪爱国说,“30年前,靖江有上千条船,现在不到十分之一。”他认为,刀鱼少了,环境污染及工程建设影响更大。“江水不行了,更娇气的鲥鱼最先倒霉,二三十年看不见了。刀鱼也受不了污染;江边浅滩原先长满芦苇,刀鱼进去吃食长膘,发育成熟。可现在,好多江边用石头驳岸,没了芦苇,刀鱼怎么觅食?”
数据显示,长江流域废污水排放总量逐年增加。前年排放了333亿多吨,三倍于30多年前,其中八成集中于长江中下游——多种洄游性鱼类的栖息地、索饵场、产卵场。
“刀鱼资源锐减,根本原因是长江中下游环境出了问题。”施炜纲认为,尽管长江水质平均不错,把刀鱼减少跟污染挂钩尚无科学依据,但在一些局部,哪怕一两公里水质严重恶化,对刀鱼可能就已致命,使它们无法洄游到安徽江段产卵。
“涉鱼工程影响更大!”施炜纲说,目前,长江中下游开发趋热,架桥梁,建港口,疏浚航道,对长江生物的影响不可忽视。“桥梁打桩、水下爆破带来高强度的水下声,对鱼类杀伤半径达0.5公里-1公里。”“十二五”期间,从长江口到南京,12.5米深水航道疏浚已经启动,这令他担忧:“长江下游有不少沙洲,附近水道狭窄,水流湍急,刺激刀鱼性腺发育成熟,是刀鱼等多数鱼类最理想的产卵场、栖息地和索饵场。为了航运安全,提高通行能力,要把沙洲捋直,恰恰破坏了长江鱼类的生境!”此外,疏浚抛泥将致长江水质浑浊,破坏浮游生物的生长,让刀鱼难以觅食。他透露,“刀鱼一般到安庆段才产卵,那里已难发现亲鱼。这一路对它们太凶险。”
全面禁捕不能再拖了
“一年就捕一两百刀鱼,沪、苏、皖水产品总量超过600万吨,为了保护一个物种,这个零头不能舍弃吗?”多位受访者呼吁,全面禁捕长江刀鱼,国家不能再拖了。
自2002年起,每年刀鱼洄游繁殖季节,国家对刀鱼实行限捕,渔民持证捕捞。为控减捕捞强度,国家要求在2009年基础上,沪、苏、皖刀鱼捕捞证三年内削减10%。江苏去年已削减到位。目前,三地捕捞证减至1500多张。
10年限捕效果如何?刘小强说,近两年长江刀鱼资源有所回升。张家港渔政站站长周一海直言,刀鱼资源仅维持低水平的稳定。省人大代表、江阴申港三鲜养殖公司总经理郑金良认为,限捕还是为了“捕”,“刀鱼游到哪儿,哪儿允许开捕。真想保护刀鱼,就该在它洄游产卵期间禁捕。”
禁捕是否可行?刘小强认为“眼下不现实”。刀鱼是长江传统经济鱼类,是沿江渔民收入主要来源,且这些地区有吃刀鱼的传统,禁捕了,需求还在,价格更高,只会刺激非法捕捞更猖獗。因此,稳定合法捕捞,打击非法捕捞,较为可行。
“禁捕受阻,是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博弈的结果。地方政府总把刀鱼当成产业,又不愿看到渔民没饭吃。”一位不愿具名的专家说。目前,除镇江等地因工程建设需要,征用渔民作业水面,对部分渔民进行补偿、提供就业培训外,政府主动支付成本,鼓励渔民转岗转产的,省内无先例。上海、安徽情况相同。张建明认为,不解决失水渔民生活,他们只有去非法捕捞。
拯救刀鱼,人工繁殖被寄予希望。郑金良说,经过五年摸索,成功繁殖了5万尾刀鱼。对此,专家表示谨慎乐观。施炜纲说,“刀鱼口味独特,跟它生在长江,长在大海关系很大。就算人工繁殖成功,人工养殖也难。不把刀鱼送到海里转一圈,口味能好到哪去?如果实现规模化繁殖,把鱼苗放流长江,让它回归大海,或许是个好办法。”他强调,一个物种保护得好不好,要看原种保护如何,“人工繁殖要加强,但更要实行禁捕,保护原生刀鱼。原种捕光了,人工繁殖的刀鱼再多,不代表刀鱼资源根本恢复。”
如果少了一条刀鱼,对少数食客而言,只少了一道美味;而对长江而言,失去的远不止一条鱼。“长江快成了空江!拯救珍稀鱼类,不能再不出手了。”郑金良说。
他身处的长江入海口,素有“黄金渔场”之称。每年春分过后,刀鱼从大海聚往这里,洄游上千公里,到安徽江段产卵。
撒网多半碰运气。“跑一个潮水,要三四百元油钱。20来天打了7条鱼,卖了1400元。烧油加补网花了1万元!”3月21日,长江靖江段,靖江渔民洪爱国说。
“收鱼的,比捕到的鱼还多!”这天,靖江渔业四分公司经理徐志洪指着二十几条刀鱼说,“今年鱼少,鱼小。二两重的,就算大了。我们30多条船几天就捕到这点鱼。一个潮水,三分之二捕不到。像老周,今天碰到一条四两四的,卖了1600多元。可他之前连撒八网,网网空!”
物以稀为贵。今年刀鱼身价比去年翻了一番以上,刷新历史记录。徐志洪说,“今天(21日)收刀鱼,靖江船头价3700元一斤,我卖出去,一斤4000元至4500元。”而4月3日,当地刀鱼船头价攀至今年最高点:6200元!
刀鱼身价如坐火箭,渔汛却迟迟未来,这就很难成市。在沪、苏沿江城市,刀鱼以渔民→鱼贩→饭店的方式,手手交易。张家港人苍玉成每天开着快艇,找渔船挨个收鱼:“二两以上的,4000元一斤,我卖给上海酒店,再加2000元。”
清明之前,吃上刀鱼,俨然很有身份。“刀鱼再贵,不愁没人吃,就怕鱼少了。鱼少时,一天就收几条。靖江几百家饭店都为收鱼发愁。”3月28日,扬子江大酒店厨师长张国兵说,“30年前,一斤清蒸刀鱼八毛钱。之后,一步步往上跑,到2005年过了1000元。今年,几千元一盘,还有人吃。上海、苏南老板来,七八个人,每人一条。”
当天,扬子江大酒店清蒸刀鱼论条开价:二两五的每条1980元,三两的2800元。酒店工作人员说,刀鱼几乎一天一价,“二两五的,昨天一斤8600元。”
4条清蒸刀鱼卖七八千元,对渔民而言,这天价近乎纸上馅饼。“打不到鱼,再贵也没用。”洪爱国说,去年赚了4万元,今年4000元都难赚到。4月6日,他捕到6条鱼,无比焦急:清明已过,船头价跌至1500元,“渔汛估计4月20日才来,而那是刀鱼捕捞截止日。”今年,国家调整长江刀鱼捕捞期限,他所在江段缩短了10天。
4月7日,从长江口至南京,渔汛未至。南通渔政监督支队陈杜科长说,“过了清明,刀鱼渔汛还没到,以往罕见。”
重重罗网,能有多少漏网之鱼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从长江口到洞庭湖,刀鱼捕捞量曾占长江鱼类捕捞量的一半,其中,七成产自江苏段。而数据显示,1973年长江刀鱼产量3750吨,2002年不足百吨。此后,产量太少难以统计。农业部长渔办透露,据相关机构调查,去年,沪、苏、皖捕到240吨刀鱼,比前年下降4%。其中,沪、苏分别为74吨、101吨,同比增长279%、88%,而安徽下降50%。
这条美丽的鱼在长江越游越少,而如今,长江刀鱼身价猛涨上万倍,可产量只及当年百分之六。
“刀鱼产量呈几何级数下降!我们对刀鱼资源的利用已到极限。”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研究员施炜纲说。
刀鱼越来越少,过度捕捞是重要原因。南通渔民周银富抱怨,长江口非法捕捞船用深水张网,让刀鱼“断子绝孙”,“网眼两厘米大,手指头长的小鱼苗都能挂住!”而长江口,是刀鱼入江门户,每年刀鱼洄游季节,非法捕捞船云集此处。船,多来自浙江、江苏、安徽。
“违法捕捞最猖狂的,还是深水张网。我们一年查处300多起,多是上半年捕刀鱼及鳗鱼苗。”3月23日,在长江口的渔政执法船上,崇明县渔政站站长沈士林说。
“深水张网对刀鱼杀伤力极大!”农业部长渔办刘小强说。深水张网布在深水航道与浅水交接处,网深5米,从江面沉入水底,如一道闸门,大鱼小鱼一网打尽。
早在2004年,国家即在长江禁用深水张网。前年起,每年刀鱼捕捞季节,国家组织江苏、安徽等地及东海区渔政执法船,在长江口联合执法。前年,处罚174只非法捕捞船,罚款10.9万多元,清除深水张网148顶。今年,仅3月25日至27日,即处罚非法捕捞船9艘,清理深水张网12顶。
“打击非法捕捞很困难。为了安全,执法船天黑前进港,他们就夜间作业。还有些船,放小船布网,渔政船发现了,就往浅滩跑。这些船有几十条。”沈士林呼吁,渔船所属地加强源头管理,不让它们到长江口非法捕捞,减轻末端执法压力。
“在长江口,哪里是沪苏交界处,哪里是江海交界处,没有划分清楚,存在责任盲区。”省渔政监督总队直属四大队大队长张建明说,对非法捕捞船,可没收渔具及渔获,罚款500元至2万元,“要罚他款,他拉过小孩,说交给我们;没收网具,他就要往江里跳。”打击非法捕捞压力大,更加凸显执法力量不足。联合执法每个航次仅三艘船,覆盖浩瀚如海的长江口,只能力保短期,长效监管更难。
原因不只是滥捕
“刀鱼少了,不能怪渔民!”谈起刀鱼资源枯竭,受访的十几位渔民反对将原因归为滥捕。
“‘鱼过千层网’,捕不尽的!”洪爱国说,“30年前,靖江有上千条船,现在不到十分之一。”他认为,刀鱼少了,环境污染及工程建设影响更大。“江水不行了,更娇气的鲥鱼最先倒霉,二三十年看不见了。刀鱼也受不了污染;江边浅滩原先长满芦苇,刀鱼进去吃食长膘,发育成熟。可现在,好多江边用石头驳岸,没了芦苇,刀鱼怎么觅食?”
数据显示,长江流域废污水排放总量逐年增加。前年排放了333亿多吨,三倍于30多年前,其中八成集中于长江中下游——多种洄游性鱼类的栖息地、索饵场、产卵场。
“刀鱼资源锐减,根本原因是长江中下游环境出了问题。”施炜纲认为,尽管长江水质平均不错,把刀鱼减少跟污染挂钩尚无科学依据,但在一些局部,哪怕一两公里水质严重恶化,对刀鱼可能就已致命,使它们无法洄游到安徽江段产卵。
“涉鱼工程影响更大!”施炜纲说,目前,长江中下游开发趋热,架桥梁,建港口,疏浚航道,对长江生物的影响不可忽视。“桥梁打桩、水下爆破带来高强度的水下声,对鱼类杀伤半径达0.5公里-1公里。”“十二五”期间,从长江口到南京,12.5米深水航道疏浚已经启动,这令他担忧:“长江下游有不少沙洲,附近水道狭窄,水流湍急,刺激刀鱼性腺发育成熟,是刀鱼等多数鱼类最理想的产卵场、栖息地和索饵场。为了航运安全,提高通行能力,要把沙洲捋直,恰恰破坏了长江鱼类的生境!”此外,疏浚抛泥将致长江水质浑浊,破坏浮游生物的生长,让刀鱼难以觅食。他透露,“刀鱼一般到安庆段才产卵,那里已难发现亲鱼。这一路对它们太凶险。”
全面禁捕不能再拖了
“一年就捕一两百刀鱼,沪、苏、皖水产品总量超过600万吨,为了保护一个物种,这个零头不能舍弃吗?”多位受访者呼吁,全面禁捕长江刀鱼,国家不能再拖了。
自2002年起,每年刀鱼洄游繁殖季节,国家对刀鱼实行限捕,渔民持证捕捞。为控减捕捞强度,国家要求在2009年基础上,沪、苏、皖刀鱼捕捞证三年内削减10%。江苏去年已削减到位。目前,三地捕捞证减至1500多张。
10年限捕效果如何?刘小强说,近两年长江刀鱼资源有所回升。张家港渔政站站长周一海直言,刀鱼资源仅维持低水平的稳定。省人大代表、江阴申港三鲜养殖公司总经理郑金良认为,限捕还是为了“捕”,“刀鱼游到哪儿,哪儿允许开捕。真想保护刀鱼,就该在它洄游产卵期间禁捕。”
禁捕是否可行?刘小强认为“眼下不现实”。刀鱼是长江传统经济鱼类,是沿江渔民收入主要来源,且这些地区有吃刀鱼的传统,禁捕了,需求还在,价格更高,只会刺激非法捕捞更猖獗。因此,稳定合法捕捞,打击非法捕捞,较为可行。
“禁捕受阻,是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博弈的结果。地方政府总把刀鱼当成产业,又不愿看到渔民没饭吃。”一位不愿具名的专家说。目前,除镇江等地因工程建设需要,征用渔民作业水面,对部分渔民进行补偿、提供就业培训外,政府主动支付成本,鼓励渔民转岗转产的,省内无先例。上海、安徽情况相同。张建明认为,不解决失水渔民生活,他们只有去非法捕捞。
拯救刀鱼,人工繁殖被寄予希望。郑金良说,经过五年摸索,成功繁殖了5万尾刀鱼。对此,专家表示谨慎乐观。施炜纲说,“刀鱼口味独特,跟它生在长江,长在大海关系很大。就算人工繁殖成功,人工养殖也难。不把刀鱼送到海里转一圈,口味能好到哪去?如果实现规模化繁殖,把鱼苗放流长江,让它回归大海,或许是个好办法。”他强调,一个物种保护得好不好,要看原种保护如何,“人工繁殖要加强,但更要实行禁捕,保护原生刀鱼。原种捕光了,人工繁殖的刀鱼再多,不代表刀鱼资源根本恢复。”
如果少了一条刀鱼,对少数食客而言,只少了一道美味;而对长江而言,失去的远不止一条鱼。“长江快成了空江!拯救珍稀鱼类,不能再不出手了。”郑金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