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贩一转手海鲜价翻番
9月1日文本报记者潘旭业片本报记者张晓鹏开海以来,渔民出海捕捞的海鲜数量较往年相比有所下降;虽然海鲜供应量较开海前有所增加,但伴随着中秋节的到来,海鲜价格上涨趋势明显。5日,记者在沙子口渔港调查发现,商贩低价收购、高价转手是导致海鲜价格并未下降的主要原因。出海的渔民,并非是开海的最大受益者,渔民收入甚至不如转手倒卖的商贩。
出海捕捞量下降5日下午3时,沙子口渔港出海的渔船开始陆续靠岸。刚刚出海归来的渔民正在将捕获的海产品送到岸上。一艘渔船刚靠岸,记者就赤脚登了上去。
来自四川的李先生刚刚出海归来,他一边忙着搬货一边和记者交谈。只见他先将捕获的海鲜从船舱里搬到船上,然后装在网里放到海水里洗干净后开始过秤。据李先生介绍,鱼、虾虎、螃蟹等海鲜被捕捞上来的时候,就被分类装在不同的箱子里。过完称后送到岸上,直接卖掉。
“我们凌晨两点多钟就出海捕鱼了,一直到下午3点才能回来。今年海货捞得不多,自9月1日开海以来,每天出海十几个小时,也就能捞二三百斤吧。”李先生告诉记者。
今年41岁的曲同三已经连续出海22年了,算得上是一位资深渔民,他也向记者证实了李先生的说法。“现在浅海区海货越来越少,我经常开4个小时的船到深海区去捕捞。即使这样,最多的时候也就能捕捞四五百斤。”而在往年同期,曲同三曾有过一天捕捞近千斤的记录。记者又随机采访了几位渔民,他们都表示今年的捕捞量不如往年。
10米外转手,海鲜价翻番记者调查发现,开海已经接近一周,海鲜价格非但没有下降,而且随着中秋节的到来,价格上涨已成定局。渔民捕捞上来的海鲜出售价格非常低,但是经过商贩一倒手,价格立马翻倍。在沙子口渔港码头,记者就亲眼看到,商贩从渔民手里买过海鲜后,就在距离码头10米远的地方以两倍的售价摆摊卖掉。
从下午3点开始,随着出海渔船的陆续返回,沙子口渔港码头就开始热闹起来。渔民在船上称好了海鲜的重量以后,就直接被岸上等待着的商贩买走了。记者在现场看到,一部分商贩带着买到的海产品离开了,大部分商贩直接就在码头上找个地方摆摊卖货。以虾虎为例,商贩以15元两斤的价格从渔民手中买过来之后,就在大约10米远的地方摆个摊,价格就变成了15元一斤。
“我们每次出海打捞上来的虾虎,一个人就全要了,虽说便宜点,但是我们也省心。我们每天出海很累,不可能再摆摊卖货。”渔民李先生说。即使坐地价格上涨一倍,但是商贩卖的海鲜还是非常受欢迎。在离码头不远的一个市场,虾虎的价格卖到了23元一斤,相比之下,这里的还是便宜而且新鲜。
“这些海货一般两三个小时就卖完了。”一位商贩说。
渔民捕捞收入不如商贩转卖针对商贩坐地高价转卖海鲜产品的现状,记者进行了调查。海禁一开,渔民的收入有所增加,但获利最大的不是下海捕捞的渔民,而恰恰是中间流通环节的商贩。据了解,这些不用出去送货、坐地转手的商贩,他们的收入甚至比一般的渔民还要高。
来自四川的小李今年只有22岁,记者来到他船上的时候他正在大口啃着面包,而此时已经是下午3点半。“我初中毕业就开始出海了,其实每年能出海捕捞的时间也就60天左右。今天我的这条船只捕捞了200多斤货,一共也就卖2000多块钱吧。除去成本,我们一共是3个人,一人也赚不了多少。”小李说。
“有对象了吧?”记者问道。“娃都有了。”小李笑了笑说:“平常的时候就出去打打工,开海的时候就出海捕捞,能比打工多赚一点吧。周围的渔民基本都是这样。”
几位正在摆摊的商贩也大都是周围的村民,每年渔船出海的时候他们就会在这里收购海鲜转卖。每天大约有两三个小时就卖完了,一天也能赚几百块钱。一天的收入甚至比渔民收入还高。
“就是价格翻了一倍,还是比市场上卖得便宜,所以周围的村民甚至是饭店里的人都喜欢到这里买。”一位商贩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