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稀石斑鱼跨入“量产时代”
一项科研成果,使一个车间的石斑鱼苗年产量,达到全国三大珍稀石斑鱼苗年产量的二十年总和。祖籍南方的珍稀鱼种赤点、云纹、七带石斑鱼,在今年国庆时,将主繁衍区悄然从南方移至北地,在山东莱州实现量产。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海水鱼类养殖学家雷霁霖说,对于石斑鱼而言,这是一次地理纬度的跨越;而对于整个海水养殖产业来说,这却是一次科技纬度的攀登——
珍稀石斑鱼跨入“量产时代”
从钓捕到量产,一条鱼,见证了两个水产科技时代。10月8日,两万尾赤点石斑鱼苗,从莱州明波水产有限公司发出,运往福建宁德。而在该公司的循环水车间里,还有赤点石斑、云纹石斑和七带石斑三种共168万尾石斑鱼苗待价而沽。当天,记者在莱州亲眼见证了这一水产科研界的盛事。
“在这一繁育技术获得突破前,全国三大珍稀石斑鱼苗年产量还不到10万尾。”负责这一项目的明波水产有限公司董事长翟介明说,今年他一个车间的石斑鱼苗产量,已是全国三种石斑鱼苗年产量的二十年总和。今年38岁的林法雄来自福建霞浦,通过工厂化、规模化人工繁育的首批两万尾赤点石斑鱼苗,即将跟随他返回家乡。对他而言,这场贸易颇为尴尬,因为他的家乡就是赤点石斑鱼的主产地之一,但由于那里缺乏成熟的工厂化、规模化育苗技术,使得他无法实现赤点石斑鱼的规模化养殖。“基本靠钓捕,产量很低。”林法雄说,在福建、广东一带,也有对石斑鱼进行人工养殖的工厂,但规模小、产量低,“全国一年的总产量不超过10万尾”。同时,由于赤点石斑鱼的鱼身颜色较为喜庆,所以在我国南方极受欢迎,“稍微有点排场的喜宴,都不会少了这味鱼。”林法雄说,赤点石斑鱼的产量和市场需求形成了强烈反差,从而导致这种鱼成为我国最为珍稀贵重的几种食用鱼之一,“个头长不大,一条成鱼大约一斤多点,出厂价能卖到260多元一斤”。
“这次太仓促,准备不充分,可惜,可惜了。”林法雄有些懊丧地对记者说。由于此前并不知道石斑鱼已在北方实现规模化人工繁育的消息,因此这次进货并非专为石斑鱼而来,“资金、人力和运输工具等方面准备都不充分,无法买多”。对他而言,这意味着丧失了一次很好的发展机会,因为他感觉这些鱼运往南方,经过一段时间的人工养殖后,是“稳赚不赔的”,而给他这一信心的,则是整个石斑鱼市场供求关系的严重失衡,“养出来就不怕没人要,就不怕价格低。很多鱼都是买方市场,而这条鱼却是绝对的卖方市场,卖方掌握话语权”。
林法雄的话并非没有所指。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海水鱼类养殖学家雷霁霖说,当一项先进的水产繁育及养殖技术问世后,至少在五年内,可以确保卖方的强势市场地位。在这期间,对于养殖厂和销售市场而言,话语权掌握在养殖厂手中;而对于育苗工厂和养殖厂而言,话语权又掌握在育苗工厂手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一项科研成果,足以颠覆整个产业链上下游的地位。产业链上游掌握话语权,这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还是不多见的。”雷霁霖说。
“石斑鱼苗按长度定价。”翟介明告诉记者,目前赤点石斑鱼苗的价格是每厘米2元,云纹石斑鱼苗的价格是每厘米1.5元,而七带石斑鱼苗的价格则是每厘米2.5元。“这些鱼苗都很精神,长势个头都好,大多都是在9厘米左右。”林法雄说,按照目前的鱼苗状态,运输中的成活率应该达到99%以上。
明波水产负责销售的副总经理毛东亮则告诉记者,目前已有大批客户对石斑鱼苗种购买表现出兴趣,集中订货将于近期展开。
“这一课题是由莱州明波水产有限公司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联合攻关,在原有南方传统育苗工艺的基础上,经过改进创新,最终于今年5月份获得突破,并于9月1日通过专家验收。”翟介明告诉记者,新的石斑鱼育种技术全面克服了原有工艺成活率低、产量小的缺陷,实现了“南鱼北育”的重大突破。翟介明说,石斑鱼对环境温度等条件较为挑剔,最适生长温度为18-26℃,生长周期为18-24个月,南方养殖较有优势,通常采用网箱养殖和工厂化养殖的方式,生长速度较快,但同时也可以在北方有循环水养殖条件及地热和电厂余热水条件的养殖厂,实现工厂化养殖,另外也可以利用北方夏季网箱和冬季工厂化实现“陆海接力”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