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永康市石柱镇泥鳅田种稻亩产高
慢点割,像现在这样操作,至少要浪费上百斤稻谷。石柱镇上杨村杨岩洪边扛着湿稻抬上岸,边不时扭头提醒收
“慢点割,像现在这样操作,至少要浪费上百斤稻谷。”石柱镇上杨村杨岩洪边扛着湿稻抬上岸,边不时扭头提醒收割操作员。一亩多水稻田收割已近尾声,而田岸沿与养泥鳅池旁的“边角稻”还未收割。
近日,在杨岩洪的田头,来自市财政、农业、水务等部门的30多名工作人员冒雨测量各种数据,对稻田养泥鳅“一田两用”进行实地考核验收。
“3袋湿稻230斤,把剩余的‘边角稻’进行人工收割,再放到收割机里脱粒,不能估计,要据实测量。”高级农艺师、粮油首席专家俞卫星瞟着电子秤读着数据,并不时吩咐粮农赶紧收割剩余的水稻。“科学理论数据推算,每块稻田的六分之一养泥鳅,比例最适当。”
听了专家的一席话,杨岩洪接上话茬:“养泥鳅水稻田营养丰富,产量肯定高,堆放在田边的泥鳅饲料,导致水稻营养过剩发生倒伏现象。经过一年养殖,总结了许多宝贵经验,明年效益肯定会更好,喂泥鳅饲料要堆放路边。”
30多袋湿稻过秤后,经过专家精准测量,最终称出水稻重量917.16公斤,水田面积1.42亩,除去泥鳅坑,水稻种植面积1.134亩,如果按照水稻种植面积算亩产,湿稻谷亩产达到808.78公斤,是一块高产田,按所有水田面积算亩产,湿稻谷亩产也达到了645.89公斤,平均亩产在全市之上,达到了水稻稳产“一田两用”的效果。
“知道你们要测量上电视,我们肯定会慢点收割。”操盘手江苏人陈师傅说,当了5年收割员,走遍了四川、山东等地,还是第一回看到稻田养泥鳅的实景。“田里泥地湿,收割机运行不便,否则产量还会更高。”细雨中,陈师傅重复着同样的话。
“养了200多斤泥鳅,收入4000多元,水稻用药少卖价高,每斤稻米2元,收益翻番。” 清清鱼虾养殖专业合作社社长杨章威掐指算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