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酒世界网

2007夏季稻米形势分析

2007-07-11 11:57 粮食类
中国2007夏季 稻米 形势分析会,于2007年7月5日在江西九江成功举行。 国家粮食局调控司负责同志以及业内权
中国2007夏季稻米形势分析会,于2007年7月5日在江西九江成功举行。

  国家粮食局调控司负责同志以及业内权威人士和有识之士,围绕当前稻米市场走势问题,从不同角度分别作了专题发言。与会者认为,夏季稻米上市之前,举行稻米市场形势分析和国家粮食调控政策解析会,对把握市场、引导生产和经营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会议认为,今年稻米生产可能仍是一个稳定并略有增产之年。由于国家惠农的粮食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农民种粮积极性还是比较高的。据统计,今年稻米种植面积为43800万亩,比上年增加0.7%。其中早籼稻面积增加1%,产量增加2.2%。如果秋季不发生大的灾害,今年将是增产的。但也有的认为,由于种粮比较效益低,农民积极性不是很高,主要劳动力外出务工、水稻改种经济作物,以双季改单季现象,在南方比较普遍,甚至有撂荒现象,水稻种植面积是一个逐渐减少的趋势。官方统计种植面积增加,有国家对粮田补贴而造成的虚假因素。因此,要改正补贴办法,把按田亩补贴变为与商品粮直接挂钩。

  会议认为,稻米紧平衡的状况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全国人口60%以上是以食用大米为主,且是一个扩大趋势;稻米的86%以上直接用作口粮。稳定大米供给是维系我国粮食安全的关键。平衡大米供求有三个方面,一是总量平衡,二是品种品质平衡,三是区域平衡。总量平衡是前提。据统计,近年我国稻米生产和消费均在1.8-1.9亿吨之间。而生产和消费又处在不平衡的发展之中,即消费刚性增长,生产增长困难。大米刚性增长基于两个方面,一是人口刚性增长,食用大米随之扩大;二是社会人口食用大米的比例不断扩大,从最近13个省153户城镇居民口粮消费比例调查看,食用大米的比例由1980年占主食的52.9%上升到2006年的76.5%,提高了23.6%。今后北方农村特别是西北农村食用大米的比例将随着经济条件改善而不断扩大。农业增产困难也基于两个方面,一是稻田面积仍是减少的趋势。近二十年我国稻田播种面积减少5000多万亩,从大数看,广东、江苏、浙江三省减少8000多万亩,东北三省增加3000多万亩。往后南方仍是趋减,因为要建设不能不占耕地,部分地区双改单的倾向也很严重。二是单产难有新的提高。前二十年我国水稻大幅增产主要是调动农民积粮积极性和矮秆、杂优的良种化。现在这两个方面的潜力都很小,甚至是负面的。关于水稻的品种品质问题,因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而逾显不适,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人们对稻米的食用口感要求上,先是由硬而软,现是由软而柔。市场的粳米和优质米缺口较大。近年稻米品种产量大致比例为早籼米占17.7%,中晚籼米占55.5%,粳米占26.8%。近年来,籼稻品质(包括早籼)虽有很大改善,但还是难以适应不断提高的食味要求。另外,高产和优质也有矛盾,许多单产很高的杂优系列,包括目前上市的超级稻,都口感欠佳。但稻米口感优劣是相比较而言,只有保证数量,提高品质,才有利于缓解稻米紧缺的局面。还有一个区域余缺扩大给稳定供给带来的难度问题。现在广东、浙江等沿海地区大米缺口愈来愈大,黑龙江三江平原的商品量则越来越多。运距由数百公里扩大到数千公里。可见,生产难以满足消费将使紧平衡长期看紧;又因众口难调品种难适而使紧平衡不断扩大;还因区域平衡难度扩大,不能不让紧平衡更加看紧。

  会议还认为,今年早稻上市价可能是一个“高开、稳走”的态势。当前大米供求的紧平衡状态,也反映在市场粮价走势上。今年以来,稻米市场一直是稳中趋升。与去年同期比,早籼稻市场价产区上涨5%-10%。从粮价形成因素看,是合理的,也是正常的。因为成本提高、比价上升、供求趋紧。关于稻米成本,据湖南、江西典型调查看,今年早稻与去年比,成本上涨16%左右,主要是工时费和种子费上升较快。关于比价。稻米不仅与棉花等经济作物的比价进一步拉大,就在粮食内部品种间的差价也在拉大。近二十年,市场稻谷平均价比玉米一般都高出20%左右,而现在却是玉米价高于稻谷价。可见,稻谷价也是玉米价拉动的。关于从供求关系,去年稻米产量虽略有增长,今年也持平,但社会粮源大幅减少,库存消费比继续下降。放开的市场透明度是高的,反映也是敏感的,因此今年早稻上市价可能是一个“高开、稳走”的态势。今年之所以会“高开”,既是政策的支撑,也是供求趋紧的必然;之所以“稳走”,既有稻米生产稳定增长的支撑,也有国家的调控手段。以战略眼光看,今年早稻收购价格“高开”将有利于保护种粮农民积极性,稳定稻米生产的发展;价格突破最低保护价,也有利于扩大稻米流通渠道,理顺市场关系,缓解市场压力。但在今早稻收购时,也要防止人为制造收购紧张气氛。在一般情况下,粮价走高,农惜售;国营粮企急于“补库”,民营粮企也会争购。因此,要因势利导,为粮食收购市场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