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种粮食都有相对固定的生长期
每种粮食都有相对固定的生长期,种植结构确定后,一旦因为天气、病虫等不利影响,或库存减少,往往会对供给产生较大的影响。以绿豆为例,2009年西北、东北、华北等绿豆主产区干旱严重,绿豆种植面积减少,全国产量减少13万吨,而出口增加13万吨,进口减少7万多吨,一进一出,减少20万吨,整个市场的供应量减少30万吨,导致2010年绿豆价格大涨。另外,库存、投机与囤积会显著影响供给。
从实际情况来看,粮食供给波动幅度明显大于需求波幅。1997年和2006年,小麦产量分别增长11.6%和11.3%,1998年和2000年分别下降11.1%和12.5%,最大波动幅度达到24.1个百分点。同期小麦消费最大波动幅度8.5%。大米产量最大波动幅度达到19.5个百分点。同期大米消费最大波动幅度7.9%。玉米产量最大波动幅度达到45.7个百分点,同期玉米消费最大波动幅度为11.0个百分点。
由于粮食在生长期内产量为零,粮食消费只能依靠库存。因此,本期预期产量和消费的差即供求缺口决定价格波动方向。由于损耗的存在,供求缺口的最低保证量必须大于0。这一最低保证量在2004年以前由于粮食库存量非常大,对粮价影响很小;但2004年粮食价格大幅上涨后,我国粮食一直处于紧平衡中,粮食供求缺口对粮价产生重要影响。
弹性决定价格波动幅度。粮食作为一种大宗商品,其供给价格弹性和需求价格弹性都很低。更为重要的是,由于粮食在生长期内产量为零,即无论价格如何变化,其供给价格弹性均为0,因此,微小的供求关系变化,都会引起价格的较大波动。从小麦的价格弹性来看,除去饲料消费,小麦需求价格弹性2000年最高,达到0.62,其余年份在0.25以下,相比之下,供给价格弹性波动大得多,但除去2006年(-2.55)、2005年(- 2.03)、2001年(1.42)外,其余年份也均在(-1,1)之间。玉米和大米的价格弹性多数年份也在(-1,1)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