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品包装体态“轻盈”
成本压力大 今夏饮品集体瘦身不减价-食品产业网
随着气温的节节攀升,各种饮料又开始俏销。据一些细心的消费者反映,超市常见饮品在不约而同换上“新装”的同时,都作了一定程度“瘦身”,但价格却并未下调。于是,不少消费者质疑这是厂商在变相涨价。
几天来,记者走访省城多家卖场和饮品业内人士,一探究竟——
饮品包装体态“轻盈”
5月27日中午,合肥潜山路某大型卖场的饮品区,一位老太太拿着一瓶听装王老吉问销售人员:“这不会是假货吧?我经常买王老吉给孙子喝,可今天这瓶身怎么这么薄,一捏就要捏出凹陷。”销售人员连忙解释,这绝非假货,而是新上市的王老吉的罐体由原先的铁罐改成了铝罐,所以变得轻薄。
记者发现,换包装的饮品远不止王老吉,很多塑料瓶装饮料的包装明显较以前纤细,以往直桶状身形现在纷纷露出了“小蛮腰”,一些饮料的新包装上还增加了螺旋纹。
常年在合肥绿怡居小区收废品的刘师傅告诉记者,很多矿泉水其实年初就换了新包装,新包装的瓶体普遍不如以前结实,轻轻一捏就会陷下去。 “你看我这满满一车旧瓶子,重量只有以前的三分之二左右。由于瓶身比以前单薄,回收旧瓶的价格也降了。 ”
今夏上市的饮品,不仅包装变脸,净含量也变小了。原先容量在550~600毫升的饮品,大多缩水为450毫升、480毫升、500毫升不等;355毫升的碳酸饮料多半缩水到330毫升。比如,雀巢的多款茶饮料已从500毫升减少为480毫升;听装可口可乐、雪碧、芬达原先容量都是355毫升,现在均为330毫升;统一的多款果汁饮料换装后也由500毫升变成450毫升。这其中,缩水最大的可能要数农夫果园混合果汁,由600毫升缩到了500毫升。
“瘦身”的不只是超市里的普通饮料。今夏,大部分品牌听装啤酒的净含量也向碳酸饮料看齐,由原先350毫升变成了330毫升,如青岛啤酒、雪花啤酒。采访中,记者还发现了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往年入夏时,一些饮品厂家总喜欢在包装瓶上打出类似“加量不加价”的促销语,今年这种促销语在超市几乎看不到。
市民质疑变相涨价
饮品在体态变得轻盈的同时,价格并未降低。在合肥三里庵家乐福的饮品区,一位小伙子指着一款听装雪碧对记者说:“这款雪碧我常喝,所以价格我很清楚。以前是355毫升时,卖1.8~2元,如今它‘瘦身’成330毫升,还是这个价。 ”
在政务区一家合家福门店里,记者发现,陈列在货架上的蓝带集团菠萝啤和蓝狮啤酒罐身上的容量标注均为330毫升,而商品价格标签却只标注了345毫升的菠萝啤和350毫升的蓝狮啤酒的价格。记者问:“330毫升的菠萝啤和蓝狮分别卖多少钱? ”一位销售人员回答说:“容量变了,价格没变。标签上的容量没来得及更换。 ”
好几家超市的销售人员均向记者坦言,春节后不少品牌的饮品在推出新品、更换包装的同时,不同程度地缩减了容量,但价格却都未调整,基本维持原价。“容量缩减理应要适当降价,可厂家没下调价格,我们也没法调。 ”某大型超市饮品区负责人陈先生说。
对于各种饮品纷纷以推出新品或更换包装的形式悄然缩减容量,多位市民质疑这是饮料厂商在变相涨价。在黄山路某超市,一位林姓顾客给记者简单算了笔账:“售价2元的355毫升饮料,容量减为330毫升时价格理应降为1.85元,可现在标价仍为2元,相当于价格变相上涨约7%。同样,原先售价2.5元的500毫升饮料,变成450毫升后仍售2.5元,相当于提价10%。 ”
某知名品牌一款果汁由原先600毫升降至500毫升,容量下降幅度达16.7%,但价格却未作任何下调。对此,负责该款果汁的促销员王小姐说:“厂家告诉我们,经市场调查显示,很多消费者一次喝不完600毫升,而500毫升更为适量。缩减容量是本着节约原则。 ”对此说法,有消费者嗤之以鼻:“一次喝600毫升对很多人来说是有些过量,因此将600换成500本无可厚非,可是减量就该减价。让顾客花600毫升的钱却只买到500毫升的饮料,却美其名曰‘节约’,这不是瞎忽悠嘛! ”
成本压力引发“瘦身”
一瓶小小的饮料从355毫升变成330毫升,厂家有意,粗心的消费者可能并不在意。然而,这一细微变化的背后,却隐藏着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百姓生活的影响。
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各种塑料瓶所用的原料多为石油的提取物——树脂粉。随着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树脂粉价格也在上涨。目前,国内树脂粉价格每吨在7300元左右,相对去年6月份6500元左右的吨价,涨幅已达12%,这无疑增加了饮品厂家的成本压力。
不久前,可口可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在中国市场推出环保轻量瓶,这种轻量瓶重量只有9克多。市场人士猜测此举重在降低包装成本。
据了解,王老吉的包装由铁罐变铝罐,主要原因是此前钢材期货大幅上涨。更换成轻薄的铝罐后,每只罐子可节约成本0.20元左右。以王老吉年产30亿罐计算,如果全部换成铝罐,一年可节省6亿元成本。
“饮料瓶变薄、增加瓶体纹路、降低容量等,实属成本上涨后厂家的自我消化。”业内人士分析指出,今夏饮品齐“瘦身”,隐藏的最重要原因就是原材料价格上涨,具体来说主要是铁矿石、国际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明显,从而推动钢铁、塑料等饮品包装材料的上涨。而对于快速消费品饮料而言,消费者对其包装材料的变化、容量稍有缩水远不如价格变化来得敏感,于是厂家出于降低成本的考虑,纷纷想出“瘦身”这一招。
事实上,“瘦身”的细微变化带给厂家的影响远远超过消费者的想像。某饮品企业采购部一位负责人以矿泉水举例说,市面上常见的矿泉水瓶重量一般为15克,出厂价为每个0.25元左右,相当于矿泉水售价的1/4。若能将瓶体重量降到9克,每只瓶子就可省下0.1元,约占售价的10%。这就意味着,一条年产千万瓶的矿泉水生产线一年可节支百万元,薄薄一层包装,一年可直接产生百万元效益。(记者吴永红)
几天来,记者走访省城多家卖场和饮品业内人士,一探究竟——
饮品包装体态“轻盈”
5月27日中午,合肥潜山路某大型卖场的饮品区,一位老太太拿着一瓶听装王老吉问销售人员:“这不会是假货吧?我经常买王老吉给孙子喝,可今天这瓶身怎么这么薄,一捏就要捏出凹陷。”销售人员连忙解释,这绝非假货,而是新上市的王老吉的罐体由原先的铁罐改成了铝罐,所以变得轻薄。
记者发现,换包装的饮品远不止王老吉,很多塑料瓶装饮料的包装明显较以前纤细,以往直桶状身形现在纷纷露出了“小蛮腰”,一些饮料的新包装上还增加了螺旋纹。
常年在合肥绿怡居小区收废品的刘师傅告诉记者,很多矿泉水其实年初就换了新包装,新包装的瓶体普遍不如以前结实,轻轻一捏就会陷下去。 “你看我这满满一车旧瓶子,重量只有以前的三分之二左右。由于瓶身比以前单薄,回收旧瓶的价格也降了。 ”
今夏上市的饮品,不仅包装变脸,净含量也变小了。原先容量在550~600毫升的饮品,大多缩水为450毫升、480毫升、500毫升不等;355毫升的碳酸饮料多半缩水到330毫升。比如,雀巢的多款茶饮料已从500毫升减少为480毫升;听装可口可乐、雪碧、芬达原先容量都是355毫升,现在均为330毫升;统一的多款果汁饮料换装后也由500毫升变成450毫升。这其中,缩水最大的可能要数农夫果园混合果汁,由600毫升缩到了500毫升。
“瘦身”的不只是超市里的普通饮料。今夏,大部分品牌听装啤酒的净含量也向碳酸饮料看齐,由原先350毫升变成了330毫升,如青岛啤酒、雪花啤酒。采访中,记者还发现了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往年入夏时,一些饮品厂家总喜欢在包装瓶上打出类似“加量不加价”的促销语,今年这种促销语在超市几乎看不到。
市民质疑变相涨价
饮品在体态变得轻盈的同时,价格并未降低。在合肥三里庵家乐福的饮品区,一位小伙子指着一款听装雪碧对记者说:“这款雪碧我常喝,所以价格我很清楚。以前是355毫升时,卖1.8~2元,如今它‘瘦身’成330毫升,还是这个价。 ”
在政务区一家合家福门店里,记者发现,陈列在货架上的蓝带集团菠萝啤和蓝狮啤酒罐身上的容量标注均为330毫升,而商品价格标签却只标注了345毫升的菠萝啤和350毫升的蓝狮啤酒的价格。记者问:“330毫升的菠萝啤和蓝狮分别卖多少钱? ”一位销售人员回答说:“容量变了,价格没变。标签上的容量没来得及更换。 ”
好几家超市的销售人员均向记者坦言,春节后不少品牌的饮品在推出新品、更换包装的同时,不同程度地缩减了容量,但价格却都未调整,基本维持原价。“容量缩减理应要适当降价,可厂家没下调价格,我们也没法调。 ”某大型超市饮品区负责人陈先生说。
对于各种饮品纷纷以推出新品或更换包装的形式悄然缩减容量,多位市民质疑这是饮料厂商在变相涨价。在黄山路某超市,一位林姓顾客给记者简单算了笔账:“售价2元的355毫升饮料,容量减为330毫升时价格理应降为1.85元,可现在标价仍为2元,相当于价格变相上涨约7%。同样,原先售价2.5元的500毫升饮料,变成450毫升后仍售2.5元,相当于提价10%。 ”
某知名品牌一款果汁由原先600毫升降至500毫升,容量下降幅度达16.7%,但价格却未作任何下调。对此,负责该款果汁的促销员王小姐说:“厂家告诉我们,经市场调查显示,很多消费者一次喝不完600毫升,而500毫升更为适量。缩减容量是本着节约原则。 ”对此说法,有消费者嗤之以鼻:“一次喝600毫升对很多人来说是有些过量,因此将600换成500本无可厚非,可是减量就该减价。让顾客花600毫升的钱却只买到500毫升的饮料,却美其名曰‘节约’,这不是瞎忽悠嘛! ”
成本压力引发“瘦身”
一瓶小小的饮料从355毫升变成330毫升,厂家有意,粗心的消费者可能并不在意。然而,这一细微变化的背后,却隐藏着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百姓生活的影响。
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各种塑料瓶所用的原料多为石油的提取物——树脂粉。随着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树脂粉价格也在上涨。目前,国内树脂粉价格每吨在7300元左右,相对去年6月份6500元左右的吨价,涨幅已达12%,这无疑增加了饮品厂家的成本压力。
不久前,可口可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在中国市场推出环保轻量瓶,这种轻量瓶重量只有9克多。市场人士猜测此举重在降低包装成本。
据了解,王老吉的包装由铁罐变铝罐,主要原因是此前钢材期货大幅上涨。更换成轻薄的铝罐后,每只罐子可节约成本0.20元左右。以王老吉年产30亿罐计算,如果全部换成铝罐,一年可节省6亿元成本。
“饮料瓶变薄、增加瓶体纹路、降低容量等,实属成本上涨后厂家的自我消化。”业内人士分析指出,今夏饮品齐“瘦身”,隐藏的最重要原因就是原材料价格上涨,具体来说主要是铁矿石、国际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明显,从而推动钢铁、塑料等饮品包装材料的上涨。而对于快速消费品饮料而言,消费者对其包装材料的变化、容量稍有缩水远不如价格变化来得敏感,于是厂家出于降低成本的考虑,纷纷想出“瘦身”这一招。
事实上,“瘦身”的细微变化带给厂家的影响远远超过消费者的想像。某饮品企业采购部一位负责人以矿泉水举例说,市面上常见的矿泉水瓶重量一般为15克,出厂价为每个0.25元左右,相当于矿泉水售价的1/4。若能将瓶体重量降到9克,每只瓶子就可省下0.1元,约占售价的10%。这就意味着,一条年产千万瓶的矿泉水生产线一年可节支百万元,薄薄一层包装,一年可直接产生百万元效益。(记者吴永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