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力量播种“麦田希望” 1-16
微力量播种“麦田希望” 1-16
在公益助学这条路上,他们已经携手走过将近三年。如果非要为这支团队作一个注脚,可以说,他们是一群怀着希望在麦田里耕耘的人,是一群行走在风雨中、山路上,不求回报地呵护着这片土地的“心灵守望者”。
他们牵线的每一笔资助,都经过志愿者亲自考察,甚至直接将捐款送到孩子手中。志愿者的“给”和孩子的“受”都力求自然,以免给孩子带来伤害。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麦客”。
跨越多省市的爱心团队
这是一支独特的公益团队。与中山本土所诞生的公益组织不同,它是著名公益组织“麦田计划”在中山的分支团队。
阿荣是“中山麦田计划”的组织者之一,目前还是一名在校大学生。他告诉记者,“麦田计划”成立于2005年6月。因为被大山里那些渴望读书的孩子所感动,一名普通的志愿者莫凡在国内发起成立了这个民间助学组织。它致力于改善中国贫困山区孩子的教育环境,包括为贫困山区的孩子提供读书资助、兴建校舍等项目。
2010年,几个在中山工作的年轻人,由于还没来中山之前就已经接触过“中国麦田计划”,便想着将这一机构落户在中山。经过短期的筹备,一个专注于公益助学的民间团体,便在中山成立。
与中国麦田计划的初衷一脉相承,中山的麦田计划除了广泛在中山收集物资资助贫困山区的孩子,给他们带来图书、文具及衣物外,还对城市里的孩子们进行教育宣传。
而在短短的近三年时间里,依托其独特的运营理念,如今“中山麦田计划”已经吸引了将近300名志愿者参与。除了帮助中山本土的困难孩子外,他们所收集的物资,已经被送往全国多个山区,为山区孩子们点燃“希望之灯”。
“微力量”凝聚社会善心
在全民公益的时代,网络成为许多公益组织发展壮大、凝聚力量的基础。中山麦田计划同样不例外,依托网络尤其是微博等形式的宣传号召,近三年来,中山麦田计划举办了多场活动,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010年底,三乡镇一位悲情父亲将患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女儿抛弃湖中一事经媒体报道后,“麦田计划”联合相关公益组织通过微博发起了救助患有地贫的幼女小朱玲的活动,共筹得善款6000多元。他们还多次自发前往探望小朱玲,给朱家购买一些生活必需品。
“给贫困孩子一个机会,给自己一份快乐。虽是微薄之力,但哪怕只能够改变一个小孩子的命运,我们就依然去努力!”网友“麦客格桑”动容说道。
除了捐款外,麦田中山所策划的一系列教育性活动,也从正面传递出公益的力量,尤其是《山那边的孩子》纪实图展等活动。
中山麦田志愿者之一“小草”说,“有一次我到三乡一所小学进行德育讲座时,一位小朋友突然站起来对我说自己要跟志愿团队一起去探望那些读不起书的山区孩子,长大以后也要做名爱心志愿者,我特别有感触,一下子感觉自己平日的辛苦付出都是值得的,变得有价值和意义。”
物流短缺的尴尬困境
阿荣告诉记者,与许多民间公益组织不同的一点,是麦田计划的“实地考察制度”。
他们提倡一对一资助,每一笔资助都经过志愿者亲自考察,甚至直接将捐款和物资送到孩子手中。捐赠者可以一同前往看望受助者,如果未能前往,所捐出的款项将由受捐者亲笔签收,再由麦客们将“证据”转交给捐款者。
如此操作,可以减少流通环节,最大程度地避免捐助者捐助款项用于其它用途,然而,也正是由于主要是进行物资捐助,物流成为他们当前面临的一大问题。
比如近期,民众的新平小学自发捐出一万册图书,由中山麦客们转交给需要图书的山区学校。这批图书被麦客们分成几批,联系好前线志愿者之后逐一送到当地麦客志愿者的手中,由当地志愿者转交给山区学校建立图书室。
为了解决每一次运送物资的物流成本,麦客们不得不经常性组织义卖活动。阿荣坦言,由于救助地都在偏远山区,道路崎岖,麦田每发一批物资,都要与物流公司反复沟通扯皮,除了物资的发放还有日常的活动也需要运输的支持,比如每次活动收集到的物资都需要花钱找车辆运回仓库。他们最希望有物流公司和爱心司机能够积极参与公益,帮他们解决物流难题。
而谈及当前中山日益涌现出的众多公益机构,阿荣表示,这些机构越多越好。目前中山麦田也在积极寻找其它公益机构一起合作,互补不足,为更多有需要的山区孩子提供帮助。
对于许多麦客们而言,助学山区,已经从最初的好奇、初尝奉献的快乐,慢慢变成一种社会责任,令他们欲罢不能。